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正确引导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产业体系;特色养禽区、草食牲畜优势区;做大做强光泽鸿建山庄、武夷山万鑫源农庄、浦城生态公园的休闲渔业,其余县(市、区)发展一家有规模、上档次的休闲或观赏鱼养殖基地;推进河段、水库江河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投放大规格鱼类、蟹苗等3000万尾,对农业局畜牧水产发展意见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按区域布局发展畜牧业,畜牧禁养区、禁建区和适度养殖区划定到位,引导畜牧发展向疏散区、丘陵山区和草食牲畜转移;二是前移源头治理关口,严把新建场“三道关”,即严格新建和扩改建规模场审批制度,不在禁建区内建规模场,治理不达标的关闭或搬迁;三是推行畜禽生物安全养殖,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推广人畜分离、村场分离、水禽旱养等健康养殖方式,推广生态养殖—集中供沼气—生产有机肥—高效种植业,以及猪—沼—果、牧—沼—草等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生态型畜牧基地和村落,具体材料请详见:
007年,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畜牧水产调整发展的关键期,总的要求是:围绕建设现代畜牧水产业,实施“培育畜牧大产业,发展优高水产业”策略,坚持内涵挖潜转变增长方式,外延拓展培育大产业,重心下移抓好持续发展的基础建设,着力解决动物防疫、产品质量和畜污治理等发展中的难题。预期目标是:畜牧产值增8%、渔业产值增6.5%,总产值占大农业37.5%,人均畜牧水产家庭经营收入力争950元;肉蛋奶总产41.5万吨,水产品总产11万吨,增长5.8%和3.5%。为落实上述目标要求,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要正确引导产业发展。在畜牧水产发展的转型期,要用现代发展理念、现代经营形式、现代技术条件、现代产业体系、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畜牧水产业,这是指导我们工作的战略定位。针对产业发展中的难题,必须坚持四大原则:一是要正确处理质量与数量的关系,走质量效益型内涵发展之路;二是要正确处理常规养殖与特色养殖的关系,探索产品特色化、市场高端化优质特色之路;三是要正确处理发展养殖业与科学养殖、疫病防疫的关系,走安全、优质的产业提升之路;四是要正确处理产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走持续发展的生态型产业之路。
二要做大做强产业体系。从优势产品抓起,在“一县一品”上抓突破,走特色+规模的发展之路,续建“五大”优势产业区,即:“一城”(南平奶城)、“两带”(生猪产业带、优势养鳗带)和“两区”(三大特色养禽区、草食牲畜优势区),构建块状、带状区域规模,便于产品加工、市场流通和要素集聚。经过2~3年的培育,打造形成区域规模经济。采取“梯度推进”策略,在龙头企业上抓突破,继续培育乳制品、肉鸡两大产业集群,增强长富、大乘、天凌乳业龙头实力,做大做强圣农肉鸡产业。坚持招商引资和培育发展两手抓,利用生猪产业带优势,加大猪肉制品加工业招商力度,培育大禾、一春、汇通公司等猪业龙头企业,推进肉猪产业化经营,同时做大绿洲公司的肉兔产业。做大做强光泽鸿建山庄、武夷山万鑫源农庄、浦城生态公园的休闲渔业,其余县(市、区)发展一家有规模、上档次的休闲或观赏鱼养殖基地;推进河段、水库江河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投放大规格鱼类、蟹苗等3000万尾(只),形成闽北特色水产业。
三要推进增长方式转变。一抓区域布局调整。畜禽、水产的规模养殖,大水面开发乃至产品加工业,要考虑有序发展的前瞻性,按照规范、有序发展的要求,重点调整猪、禽规模养殖布局,规划建立农村畜禽养殖小区,以及网箱养殖、规模养鳗区域布局。二抓提高经营效益。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转变增长方式,以猪禽业、奶牛业、养鳗业和大型深水网箱养殖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