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出“两增、两改造,两保、两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大力实施村庄改造、林相改造,改善农村面貌。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和“康居工程”,并结合西部村庄的“内聚外迁”和“安迁工程”,争取完成村庄整治42个,建成省级示范村2个、市级示范村3个,建设小康型住宅400户。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全面实施农民建房“三统一”。争取建设用地复垦为途径的“用地启动指标”。继续开展城中村改造,加快城郊农民住宅“立改套”步伐。积极探索城区农民建房的政策,缓解城区农民建房和规划实施的矛盾。在旅游景点周围开展林相改造。
2、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组建和规范化改造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完善农副产品配送体系,逐步推广“农民信箱”经验,扶持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增加农产品附加值。通过组织网络体系的拉动,努力使西部山区成为上海绿色农产品的后方基地。完成1.73万名农民素质培训。
3、加快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村抗灾保安、社会保障能力。加快水毁工程修复和水利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农民饮用水工程和河道整治。实施永宁江治理二期工程,完成方山水库和上洋下水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启动宁溪英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推进北洋小里桥渡槽改造、沙埠歧田水库和元同溪治理等建设工程。落实市二期供水工程*段政策处理工作。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开展危房改造,加快实施“安迁工程”。维护粮食安全。切实抓好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抓好“三防”工作,提高农业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加快农业开发和旅游开发,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实施“种子种苗”工程,推广优质新品种,优化农业种养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做强柑桔、双季茭白、东魁杨梅、高山蔬菜、番茄果蔗、畜禽养殖等区域特色产业带。加快西部山区笋竹两用林基地开发,开展“东魁杨梅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工作;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5、加快推进西部开发,促进均衡发展。继续完善交通道路建设,加大结对帮扶的工作力度,建成开放一批景点景区,规划建设“农家乐”,增加山区农民收入。以“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为载体,突出山区群众致富和水库水质保护两大重点,实施长潭水库第七期移民和高山移民。加大山区优质农产品开发力度,结合旅游开发进行促销,打响西部农产品品牌。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6、突出机制创新。支持浙江联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工作,鼓励一批条件相对成熟的民营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造,培育上市公司后备力量。完成*罐头食品厂、永宁制药厂的改制工作,争取完成*国际大酒店、*进出口公司等国有企业改制。鼓励企业创新经营机制,打造*制造的品牌。
7、推进技术创新。支持企业走柔性引进之路,与高校院所共同组建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的力度,争取新增国家级科技项目6项、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市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4家。深化“两年”活动,推进“双百工程”。突出企业的品牌培育,争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00家。争创中国名牌产品1个、国家免检产品1个。
8、集群发展优势产业。继续实施百家龙头(企业)领衔工程,完善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推进生产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培育优势产业链和产业体系,提高企业的同业关联度,提升区域的企业集约化经营程度。积极实施回归工程,鼓励企业家回乡创业。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引进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