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相应提高,我们就要在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要以“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为总体目标,把继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重点,全面实施分层分类救助制度,深化发展各类新型社会救助,切实加大政府救助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救助管理服务网络,努力夯实基层社会救助工作基础,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一是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管理体制。要按照“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要求,完善分层分类救助制度,加强政策的衔接配套,有机整合救助资源,努力抓好低保救助与五保供养、灾民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以及医疗、住房、教育、就业、司法等专项救助的相互配套,使各项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等制度以及最低工资制度相互衔接,形成大社保大救助格局,确保困难群众困有所济,学有所取,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二是进一步加强困难群众救助力度。进一步推动低保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确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应补尽补。进一步加大临时救助力度,不断完善低收入群众和低保边缘群体的临时救助制度,设立必要的救助基金,关注做好困难老复退军人的生活问题。进一步健全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机制,加快敬老院建设,推进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加强慈善事业工作机制建设。积极筹措慈善资金,便捷办理程序,以“救穷”为中心向“救急”为中心改变。继续做好“冠名慈善救助基金”善款筹集工作,积极培育发展各类慈善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三是进一步做好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残疾人扶贫解困主要是促进就业、康复服务和困难救助等措施。残疾人是就业再就业人群中最为困难的群体,我们要把残疾人就业纳入到全社会就业体系进行总体部署,发动全社会参与和帮助,以按比例就业为重点,稳定和发展集中就业,拓宽按比例分散灵活、自谋职业等就业渠道,扶持个体就业和种养殖业的发展,使广大残疾人更好地通过就业自食其力,实现人生价值。积极开展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重点抓好“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创建活动和 “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创建活动努力提升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与水平。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制度,实行重残无业、精神病人等特殊困难残疾人的定期补助制度,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危房改造、大病医疗、意外灾害、教育助学等补助力度,提高残疾人生活保障水平。四是进一步完善灾害应急救援机制,增强减灾救灾能力。根据我区自然灾害多发的特点,切实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不断增强报灾、核灾和救灾的快速反应能力,不断提高灾害应急救援水平。以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为根本,认真做好转移安置、恢复重建、生活救助等各项工作,不断加大救灾投入,完善救灾扶持政策,开展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受灾群众的救助水平。切实加强救灾物资储备、避灾场所建设、救灾款物发放等管理工作。五是进一步加快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要以发展老年福利为主体,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在法律规制、道德规范、社区支持等方面提供切实保障。要完善社区照料功能,逐步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积极发展公益性养老机构,强化国办福利机构的示范作用,加快区福利院迁建工程建设进度,以区福利院建设为龙头,积极带动乡镇敬老院建设,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创办福利机构。全面实施“农村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逐步使“星光老年之家”成为城乡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重要依托。进一步做好老龄工作,争创第二轮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县、市(区)”。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加强对困难残疾人的救助,切实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