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认证工作,切实推进出口基地建设。严格落实海洋功能区规划,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管理。大力扶持发展海运业和船舶修造业,推进龙门港和中心渔港一期建设,做好中心渔港二期前期工作。
三、依托产业优势,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深入实施三产兴市战略,优化资源配置,突出项目带动,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与拉动作用。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物流经济,开工建设市物流中心。做大做强会展经济,举办泵与电机等五大地方特色展会,争取建成市会展中心。不断培育专业市场,改造提升农贸市场,加快松门水产品批发市场、海港城等市场建设,确保工量刃具交易中心、装饰城竣工开业。推进制造企业服务剥离工作,鼓励制造业主辅分离。积极培育研发设计、文化传媒等创意产业。重视信息网络产业,发展网上交易市场,开拓国际服务外包业务。
巩固提升生活性服务业。进一步完善商贸网络,扎实推进社区便利店和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开展“家电下乡”等活动,积极拓展农村市场。加快建设耀达大酒店、长屿山庄等星级酒店,启动建设锦屏新天地休闲酒吧街,做好城市新区超高层五星级酒店和商贸中心前期工作,提升城市服务功能。积极培育服务业品牌,争取引进国内外知名连锁企业。大力发展汽车消费市场,努力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力度,启动长屿硐天入口处改造,推进花居硐建设,加快石塘三蒜岛开发,完善方山—南嵩岩景区配套设施。加快旅游要素培育,延伸旅游产业链。积极开展旅游推介活动,举办第二届乡村旅游节。
四、加大开放力度,推进内外联动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不动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参与国际竞争和区域合作中提升发展活力。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依托城市新区和东部产业集聚区,加大招商力度,优先引进高新技术型、资金密集型项目,以招商选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切实加强后续服务,提高已引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着力培育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等新兴出口行业。扩大原材料和先进设备进口,发展壮大加工贸易。充分发挥展会带动作用,健全外贸预警机制,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鼓励企业赴境外投资设厂、承包工程、开发农业,合理规避贸易壁垒。进一步完善开放服务机制,启动建设海关监管场地和台州检验检疫局*办事处综合实验楼。
努力推动产业承接转移。依托山海协作、南北协作,加快产业梯度转移,建立市外原材料供应和产品生产基地,腾出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高端产业。紧紧抓住世博经济机遇,接轨大上海。大力承接央企、大型国企产业转移,做到外资、内资、国资、民资并重,集聚更多的资源要素推动产业发展。积极发挥总部经济作用,建立健全在外*人回乡创业服务机制,大力培育“*人”经济。加大建筑业扶持力度,进一步拓宽市外建筑市场,完成施工产值300亿元。
五、完善功能布局,不断提升城市形象
坚持城乡一体化战略,创新建设理念,注重城市品质,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现代新城。
提升中心城区形象。加快分区规划编制,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新建商品房40万平方米,加快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实现城市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应保尽保。加快城区主干道路建设,启动建设梅花路、西环路南延、万泉路东延,推进万昌北路北延、北塔路建设,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200个。启动建设下保山公园,新增城区绿地30万平方米。加快推进东门路、坊下街旧城改造,完成部分区块拆迁。加快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改善供水、供气等配套设施。完善透明售房制度,强化物业行业管理。推进城管执法体制改革,不断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