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大力气狠抓队伍建设
“国以人兴,政以人治”,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因素就是决定因素。”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成功转型的坚强基础,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我经常在想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县、市、区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促进一个区域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我觉得,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必须准确完整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二,进一步提高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自觉性,下决心减少行政性检查评比和考核,切实维护和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多形式开展“深入基层、走进学校、亲近师生、服务社会”活动,积极为学校、师生办实事。
第三,花大力气为学校配好配强班子。要善于挖掘和发现优秀管理人才,并做到人尽其才,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校长岗位上来,着力打造一支忠诚于教育事业、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并能够实施有效管理的校长队伍。
第四,帮助、指导校长更加成熟。从我区校长队伍的现状来看,有一批校长的思想比较活跃,成熟度在不断提高,学校的发展也有目共睹。但是,也有一部分校长成熟周期较长,水平提高缓慢,抓教育质量的思路不够明确,措施不够有力,有效的方法点子不够。我们的校长不是不想成熟,是不知道如何成熟,不知道该如何去努力。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加强指导、培训。
但是,一个校长的成熟仅靠主管部门的指导培训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校长依据个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深入钻研,努力探索。
作为校长,要思考如何统筹协调校级领导班子形成明确的思路,以校长先进的个人理念、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班子成员形成合力;要思考如何有效调动所有教师的积极性。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但是光靠校长一个人不行,校长应该激励、率领所有教职员工努力工作,发挥集体的力量。
作为校长,还要思考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一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这种说法曾经风靡一时。但从现代教育管理的角度来看,仅仅有一个好校长是不够的。我们经常看到,一所好学校随着一个好校长的离去而一蹶不振。校长、制度与文化是学校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除了一个有能力的校长外,还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
就发展依靠什么而言,我们可以粗略地把学校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学校的管理主要依靠校长的观念、人格与能力。从这种意义上,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科学的教育观念为学校发展确定了正确的方向,校长的人格魅力凝聚了全校师生员工,校长高超的管理能力极大地提升了学校运作的效率。校长的奉献精神无时不在感动着学校的师生员工,校长的价值追求处处在引领着学校的师生员工。
第二个阶段,学校的管理主要依靠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机制。校长不在,这个学校依然能够保证正常运行。这就是从人治走向“法治”。它比仅仅依靠校长个人的人格魅力和管理经验要强,它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个阶段,学校的管理主要依靠校园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学校的校园精神,即学校教职员工的价值追求。用文化来影响和引领教职工的行为,让学校成为教职工实现人生价值的场所,使学校在教职工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这样,比单纯的制度建设、人格魅力又上了一层楼。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