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片区整体发展。
提升中心城区品位。以中心大道、腾达路、双水路沿线片区开发为重点,加大世纪大厦等新城核心区块第一圈层开发力度,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区公安指挥中心、广电中心、环保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步伐,启动绿心控制区风情小镇建设,拉开新城建设框架。全面启动旧城二期改造工程,推进良一等条件成熟的“城中村”改造,加快南山街转角、松塘区块的项目推进。以*大道、南官大道等主干街道为重点,加快城区道路改造,增建停车设施,畅通城区路网,缓解行车难、停车难问题。深入开展“多城同创”,深化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和“城中村”等专项整治,充分发挥“数字城管”作用,转变城管方式,将管理和服务从主要街道向背街小巷延伸,从中心城区向“城中村”延伸。
推进新农村建设。把发展现代生态高效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大农业特色产业“强区、强镇、强村”工作力度,坚持“创新强农”、“强社富农”,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开发区域农业资源,稳定粮食生产,壮大瓜果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创新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构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供销社为依托、农村合作银行为后盾、农业生产技术为核心的“四位一体”的新型农业服务平台,全面开展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扶持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农技推广、农业保险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高度重视农民建房工作,逐步解决农民建房难问题。深入开展村庄整治,强势推进“洁净家园”行动,继续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加强农村新社区建设,再创一批全面小康示范村。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村集体留地合理开发,积极培育村级资产性财源;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监管,重视经济薄弱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深化村企结对工作。加强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建设,进一步推进村级管理民主化、规范化;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抓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农民择业就业能力。
加快城乡联动互进。进一步健全城乡规划体系,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加强城建、土地及产业规划的衔接,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推进城乡交通路网一体化,加快甬台温铁路、沿海高速公路、104国道*段改线、疏港大道、东方大道二期等“四纵一横”主干道路建设和吉利大道北延工程进程,在符合“两规”前提下力争启动疏港大道北延工程,实施椒新线南段拓宽改造,做好路泽太北延、机场路改建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大农村公路和危桥改造力度,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推进城乡配套设施一体化,加快500千伏台东变、220千伏白枫变、110千伏中部变和后施变等输变电工程,改造完善中低压电网,争创全国农村电气化县(区);加快燃气管道建设,完成4公里燃气中压管线敷设和9个小区的通气工程。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全面建成区、镇、村三级环卫网络,加强保洁队伍建设和垃圾收运设施建设。
(五)致力于社会事业发展,增强区域软实力
着眼于优化现代商贸城和现代汽车城建设的人文环境,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产品需求为导向,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