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为基础的专业会展,提升塑交会、汽车工业博览会等品牌展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提高*市场集聚度。大力培育研发设计、信息中介、技术咨询等新型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积极探索楼宇经济、总部经济、虚拟经营等经济形态,加快空港总部基地建设。
(三)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着眼于增强现代商贸城和现代汽车城建设的生态支撑力,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建设相协调,强化生态文明理念,提高节能环保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健全生态建设长效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长远之计。严格项目审批,坚决禁止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健全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责任制,落实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推行镇(街道)年终考核一票否决制。引入市场化投入机制,推行环境基础设施市场化运营,探索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促使企业加大对污染治理、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健全环境预警和应急体系,提高重大环境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改善城乡生态环境。遵循市区生态功能区规划要求,加强南山生态功能区、绿心生态资源区和近海水域的保护管理,启动中央山公园建设,加大绿化造林和林种改造力度,加强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人居环境。深化水环境整治,加强南官河、青龙浦等河道治污、清障和日常保洁管护,推进河道疏浚、整治。完善生态基础设施,延伸配套截污管网至新桥、横街,加快建设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抓紧启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金清、蓬街污水处理厂工程,新建改建垃圾中转站3座、公厕7座。
狠抓节能减排。制定完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倡导资源能源节约利用。鼓励企业开发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构建覆盖企业、产业、区域的循环经济体系。强化重点行业、企业的节能减排监管,全面开展污染源普查,完善重点污染源信息管理及自动监控系统;加强固废拆解、熔炼、印染、电镀等行业整治,坚决打击转卖固废拆解批文谋取私利行为,深化工业企业废水废气治理,狠抓1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推行清洁生产,探索企业用电、用水定额考核,逐步推广阶梯式水价、电价。积极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家庭和绿色机关,强化政府节能示范作用,增强社会节能意识,推广使用节能产品。
(四)致力于统筹发展,提升一体化水平
着眼于夯实现代商贸城和现代汽车城建设的发展平台,坚持市区一体、区域联动,加快城市和新农村建设,提高城乡管理水平,不断推进空间布局优化、基础设施共享、功能结构互补,努力形成“东面板块启动、西面铁路拉动、北面贯通联动、南面产业带动”的发展格局。
统筹区域协同发展。东面以滨海工业新城开发为契机,按照新城生活区、后勤服务区和产业集聚区的定位,加快推进东部四镇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西面以甬台温铁路建设为契机,全面启动铁路货站区块建设,带动螺洋、桐屿开发。北面以中心大道全线贯通为契机,加速新城区块与椒江、*经济开发区在城建交通、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对接,推动新老城区加快融入市区城市体系。南面以*工业园区和汽车长廊建设为契机,强化区域产业配合和功能互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