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力推进工贸互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大力培育产业增长点。积极发展汽车工业。着力打造国家级经济型汽车生产基地,全年争取生产整车8万辆。继续推动*(吉利)汽车工业城、吉奥皮卡和微型车项目做实产能,扩大产量、提高质量,支持中能等汽车生产企业上项目、早投产。大力引进汽车零部件企业,提高零部件本地配套率,加快吉利(*)汽车研究院建设,构建汽车产业技术共享平台。加快自主研发新车型,满足产能扩张需要。积极发展生产资料类市场。着眼工贸产业的互促共进,坚持“合理集中、就地整合”原则,进一步优化市场布局,培育壮大塑料制品、机电和汽摩配等产地型市场,抓紧建设华东塑料城和钢材、旧机动车等专业市场,整合提升横街不锈钢市场、新桥废塑料市场,加快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市场群,不断提升市场集聚能力。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抓紧开展*物流基地公铁联运项目和金清物流基地、金清物流港的前期工作,加快物流配套基础设施和物流人才队伍建设,构筑综合立体交通运输平台、物流信息平台、政策服务平台,推动物流产业化。加快联托运经营机制改革,推动传统物流企业转型,提升物流业的集约化经营和规范化服务水平。
不断提高制造业整体素质。努力提升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和行业布局规划,壮大机电、再生金属资源、塑模和建材等主导行业实力,引导工业重心向滨海工业新城转移,加快启动首期区块,抓紧完善*工业园区、黄琅废盐场工业基地的基础设施,有效整合镇(街道)工业特色基地,促进产业集聚。大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产业,形成新的产业特色和比较优势。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积极发展循环型产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努力提升企业竞争力。继续推动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对地方产业的带动能力;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成长型企业的扶持力度,争取新增规模企业80家。推进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公司化改造步伐,推动优势企业上市融资。引导企业与大院名校深化“产学研”科技合作,办好浙大*研究院*机电研究所,做好科技孵化基地前期工作,积极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努力提升产品竞争力。支持企业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鼓励开展各类质量体系认证。继续实施名牌培育工程,发挥电机、洁具等行业协会作用,争取建立区域性行业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积极培育区域名牌,提高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鼓励自主销售,争创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加快提升服务业总体水平。整合提升传统商贸业。积极推广电子商务、配送展示等现代经营模式,大力引进精品百货商厦、名品旗舰店和连锁超市,建立完善与现代流通业态相适应的信息、仓储、货代、商务等市场配套体系,抓紧建设*世贸中心等商业设施,逐步改造提升小商品市场和机电五金城。推进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加大十里长街招商和宣传力度,浓郁老街商业氛围。推进市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市场股份制改造,不断提高市场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发展其它服务业。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增强服务地方发展能力。大力发展会展业,逐步把塑交会培育成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展会。引导发展旅游和文化娱乐业,积极培育消费热点。继续壮大建筑和房地产业,培育中介、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业,进一步增强综合服务功能。
进一步提高经济外向度。突出“产业招商”和“零地招商”,继续做好招商选资工作,注重引进项目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