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利,于大多数群众的利益而不顾的干部一是要加强教育引导,二是要对教育引导效果不明显的个别干部采取组织措施处理,维护*干部良好的形象。抓好首问责制、限时办结制、目标管理制、责任追究制的落实和规范“公开推选、公开决策、公开村务、公开评议”的“四公开”制度建设,确保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把干部的作风建设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五是坚持把灾后恢复重建一线作为识别干部、考察干部、锻炼干部的主战场。坚持从机关选派干部到村任职,认真做好大学生村官的使用和管理工作,统筹推进“支部+协会”“党员农贷快车”等农村党建惠民行动,继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以“创业富民,发展安民,服务惠民”为目标,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推进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扎实开展在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创建党小组的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灾后重建中引领作用。
六是借灾后重建机会加强村级组织阵地规范化建设,达到设施配套、制度健全、功能齐全的要求,使村级组织阵地成为干部之家,党员之家和人民群众之家。
(三)从执政能力建设入手,建设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一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凭民意、凭实绩使用干部,把开拓创新意识强,攻坚克难本领大、作风过硬的干部委以重任。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继续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实践锻炼,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执政能力,努力实现人才工作的新突破。二是建立健全适合本乡实际的乡村社三级干部使用、教育、管理的激励机制,做好人才的引进、集聚、培养和使用工作,加强干部灾后心理辅导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灾后自我心理调适、应对心理压力的策略与技巧,改善干群关系,提高工作效能。
(四)从改进作风入手,确保工作运行规范高效。加强乡、村、社干部的管理,积极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树立良好的干部形象;坚持以身作则,重在率先垂范,在工作中始终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在生活中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进一步减少会议,精减文件和走过场的检查评比,各级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各项工作重在兑现落实,重在工作督查督办。进一步完善机关管理制度,坚持制度管人、管事。加强对干部大局意识、是非观、群众观、利益观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加大对党员干部进行“三知”(知恩、知责、知足)意识教育。确保风清气正、政令畅通,行政高效。
(五)从教育入手,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和警示教育,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规范行政行为,探索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从解决群众反映突出问题入手,坚持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切实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自觉接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诱惑和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