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德育为先,深入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1、进一步深化“两纲”教育。以学校“两纲”特色项目建设工作为抓手,加强德育过程管理,构建长效机制。在落实“两纲”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发挥各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校本特色,力求“一校一品”。使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真正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
2、推进“温馨教室,和谐校园”的建设。加强“温馨教室”建设整体规划,形成有效机制。开展相关培训,抓住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切实提高教师人文关怀的意识和能力。创新“温馨教室”建设的工作方式,搭建交流平台,宣传和推广学校“温馨教室”建设的成功经验,努力营造有利于师生身心发展的校园教育环境。
3、开展“ 迎世博”主题教育活动。以“文明的城市,美好的生活为愿景”、“小手牵大手,文明手拉手”为主题,通过“文明找、文明谈、文明行、文明评”系列活动,使本区中小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身素质、在活动中演绎文明,真真切切地感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让我们与*共成长”。
4、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落实市、区有关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文件,不断完善上岗培训、在岗培训和骨干培训三个层次相衔接的区班主任培训体系。积极探索优秀班主任的成长规律,总结成功经验,搭建展示平台,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全区班主任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承办*市第二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启动区第四届班主任工作技能大赛工作。
二、深化教育教学管理,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5、颁布并推进实施《*区精品教育指标体系》。以指标体系为依据,统筹协调,全面落实区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十大行动计划。根据精品教育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质量管理力度,努力实现从思想观念到工作实践,从学校管理到学科建设,从教学方法到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人。
6、认真梳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实用性研究,找准重点、突破难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重点关注学校实施二期课改的情况、校园长的课程领导力、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和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学校对课程的组织管理与实施、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质量监控等工作。认真准备迎接市教委对我区的教学工作视(督)导。
7、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以完善综合数据库为抓手,形成教学水平发展性评价机制。搞好教学评比、学业评价和质量监控工作,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更加科学地了解学校教学质量,加强监控力度,将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加以贯彻落实。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落实教学环节,开展“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堂教学质量巡回视导,全面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
8、优化教育“协作链”机制。深入开展“协作链”交流活动,积极探索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的全面合作以及“协作链”运行的长效机制,在“协作链”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建设上有所突破。推动小学校际联动与团队合作,深化“协作块”工作机制,推进校校结对,进一步完善资源共享制度,促进小学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9、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幼教新一轮园际互助共进,发挥示范园、公办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幼儿园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的新突破。组织“好课大家评”青年教师网上评课活动,以评促学、以评促能、以评促交流。完善0-3周岁早教指导体系和运行体系的研究,力争0-3周岁早教指导的全覆盖。
10、加强民办学校管理。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要求,严格规范各类民办教育机构办学行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