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为民办实事工程。(1)拆除旧房30万平方米;(2)新增就业岗位29600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13370人以内,技能培训1400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00人;(3)完成6个旧小区综合改造;(4)改造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60万平方米;(5)改造25根高层居民住宅生活垃圾管道;(6)完成15个住宅小区生活污水二级处理设施纳管改造工程;(7)完成3条易积水路段排水管网改造;(8)进一步扩大廉租房,全面实施新标准的困难家庭配租工作;(9)新增养老床位100张,新增1所市级示范型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社区10100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10)为旧小区新装电控防盗门700扇;(11)在全区标准化菜市场中全面实施电子计价秤“管理、设置、秤重和检定”的四统一;(12)帮助2000名国有(集体)转制企业离岗、协保职工参加“特种重病互助保障计划”。
2.落实就业和社会保障措施
一是探索社会救助兜底衔接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健全、相互衔接、覆盖全面”的一体化救助保障体系。做好医疗救助政策、居民医保政策、本市支援外地建设退休(退职)回沪定居人员生活补助政策的落实工作,启动安徽下放户第二代生活定补工作。二是切实做好扩大就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工作。加强社区劳动力资源调查,深化推进失业控制工作,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的责任体系,全面开展充分就业社区的创建活动,促进困难人员充分就业;扎实推进青年职业见习和创业工作,切实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完成就业目标任务;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为契机,充分运用协调劳动关系的三方机制,建立健全区属企业一线职工工资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有效维护各方基本权益。三是坚持“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社会参与协助”的主线,探索建立“*区社区老年照顾体系”,深入开展以“六助”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3.持续改善群众的安居环境
进一步整合力量、集聚资源,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安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一是加快“平改坡”综合改造,发挥“消防工程”和“厨房工程”的示范效应,促进居民区环境综合整治。二是加强环境保护,加大监管力度,确保通过“扬尘污染控制区”的复验,认真开展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全面完成第三轮环保行动计划任务。推进绿化建设与管理,计划新建公共绿地6000平方米,专用绿地10000平方米,屋顶绿化10000平方米。三是进一步扩大廉租住房覆盖面,实施人均居住面积7平方米以下低收入家庭(人均月收入600元以下)的廉租房配租,确保配租率95%以上。四要继续开展各类爱国卫生和健康城区活动,加强对居民区公用部位卫生的长效管理和检查考核力度,巩固灭鼠、灭蚊蝇、灭蟑工作达标成果。
(四)坚持不懈促和谐,努力营造稳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1.统筹实施资源整合,提升社会事业综合效益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不断完善社会事业布局规划。统筹实施社会事业、街道办事处和社区“三个中心”的资源整合,重点推进外滩、老西门、半淞园路街道的社区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完成小东门、豫园街道的社区公共设施布局调整和配置工作。
推进社会事业项目,一是落实科教兴区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重点扶持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培育1-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及专利试点单位。二是实施“精品教育”指标体系,办好都市型精品教育。*区第一中心小学建设项目年内结构封顶,*市实验小学完成扩建方案论证,完成好小囡幼儿园和永安路幼儿园迁址修建工程,启动大同中学学生公寓项目。三是明确二级医疗机构的调整定位,推进半淞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