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年*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现代服务业引领增长
现代服务业以金融业领衔增长为特征,能级得以不断提升,全年完成区级税收15.3亿元(同比增长63.8%),其中金融业全年累计完成区级税收5.3亿元(同比增长919%)。航运业外资船运类企业集聚效应明显。中介代理业随着总部型、头脑型龙头企业入驻,总量不断壮大。信息服务业尚缺乏行业领先企业,规模效应有待提升。
(二)产业联动日益深入
商业消费市场整体回升,商旅文联动日益深入。实施了和平饭店南北楼、圣德娜、大盈综合楼等“腾笼换鸟”6.29万平方米;以新世界城为主的五大单体百货的娱乐、餐饮、休闲等消费比重同比增长明显;引进国际品牌旗舰店5家,国际品牌75个,地区总部7家;老字号品牌向外拓展网点193个;举办*老字号博览会、旅游节、电影节等全市性大型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商旅文联动。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28.5亿元,完成区级税收7.86亿元,继续保持中心城区商业的领先优势;完成旅游业区级税收1.3亿元;完成文化娱乐业区级税收0.27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62亿元。与此同时还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试点、节能宣传培训;强化建筑节能管理,共计43.9万平方米、30个建筑项目通过审批验收(20*年本区万元gdp能耗市统计局尚未反馈)。
(三)开放引资能效提升
内资招商注重实效,大招商机制效应显现。共引进现代服务业230家,一批规模型重点企业相继入驻。大力推进“亿元楼”梯度培育,金光外滩中心等10幢楼实现亿元楼目标。着力提升“一楼一档”楼宇数据管理的及时性和落地转化的高效性。全年完成“三个一批”楼宇招商25.4万平方米。全年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家,跨国公司和行业领先企业21家;新批准合同外资1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9个,合同外资达1.699亿美元;新引进现代服务企业中商业营销、专业咨询和航运物流的行业集聚效应明显。
(四)城区建管进展有序
市、区重大市政工程如期推进。人民路越江隧道及人民路道路拓宽动迁收尾;河南路拓宽完成竣工;昼锦路拓宽动迁结束;西藏路拓宽二、三期,斜土路—国货路、*站路拓宽工程动拆迁积极推进;轨道交通4号线、8号线站点建设完成竣工。旧区改造积极实施。全年共拆除旧房42.82万平方米,拆平和基本拆平8块基地;全年竣工住宅楼25.79万平方米,竣工商务楼30.72万平方米;房地产业实现预销售金额127.50亿元,完成区级税收9.82亿元。
城区管理得到加强。网格化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路地区“示范区域”、特奥“示范区域”和*路标杆道路相继建成;交通管理工作继续深化,全区105家社会停车场(库)的梳理工作全面完成;景观灯光和户外广告建设和管理力度继续加大;新建一批配套绿地和屋顶绿化,人民公园借地复绿、小桃园、大吉路等绿地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全面完成,目前全区绿化覆盖率达12.2%,人均绿化面积1.33平方米;加强固体废弃物管理,全区环境卫生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区环境监测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五)民生实事稳步推进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拓展就业岗位,全年新增就业岗位是目标数的157.9%;失业登记人数低于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双困”人员就业安置率达到100%;20*年我区(区属单位)年人均职工工资达33000元,职工收入同比增长15%。认真落实救助保障措施,不断加强社会救助帮困工作,统一调整1.3万名低保人员救助标准。积极推进居家养老和助残服务工作,努力解决特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