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和谐教育
1、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坚持做到“四个符合”,即符合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符合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符合广大教职工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力争在新的平台上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教育的品质、品位,做实、做优、做精、做强教育品牌。
2、充分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实践,不断提高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能力,做科学发展观的坚定实践者。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前提和保障,在教育工作的一切方面、各个领域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校际间发展的和谐,关注每个学生的和谐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3、根据*“四个率先”的发展目标以及*新一轮发展对教育的现实要求,坚持发展创新,着力打造以“精、特、优”为标志的“经典*、精品教育”,深化“精品教育”内涵,拓展“精品教育”外延,提炼“教育精品”要素,制定“精品教育”综合指标,增强教育发展的活力,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二、加强统筹和指导,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4、贯彻实施《*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0*)》,加强幼儿园建设。做好市示范园复验和区示范园、一级园评审工作,充分发挥示范性幼儿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以“在整合理念下的园本课程建设”课题为引领,研究适合幼儿发展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整体提高3-6岁幼儿园保教质量。探索0-3岁婴幼儿早教服务模式,科学育儿指导率力争达到95%。
5、学习贯彻新《义务教育法》,高水平普及义务教育。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保持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在全市的领先地位,实现高水平的均衡发展。小学继续以“校际联动,团队合作”为抓手,逐步形成校际间协作互动与交流合作的机制。以教育内涵发展为重点,进一步巩固初中建设成果。依法保障残疾学龄儿童的受教育权利,稳步推进初中随班就读工作,使随班就读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落实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
6、加大市、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和示范辐射作用,规范和优化“协作块”、“协作链”运行机制。进一步开展“协作链”交流活动,积极探索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的全面合作以及“协作链”运行的长效机制,在“协作链”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建设上有所突破。
7、贯彻落实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市商贸旅游学校建设,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以及专业结构的调整。启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特色实验工程,加快实施弹性学习制度,实现完全学分制管理。职业学校要与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充分协作,集聚社会资源,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灵活开放、自主发展、职前与职后联动的,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与发展服务经济相结合。
8、按照区“十一五”成人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做大、做强成人教育。认真做好区业余大学(大同学院)迎接市教委对“*市独立设置成人高校教育检查”工作。进一步深化社区学院实体性运作机制,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工作,实现成人教育、社区教育、职业培训全覆盖。加强对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监管和引导,做好第二批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分等定级评估。规范办学行为,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