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工作目标: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自营出口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万元gdp综合能耗指标下降4.6%,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削减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内。二、全力推动农村发展
(二)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十二届党代会第三次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东西并进、整体跃升”战略,紧紧围绕“三个*”建设,致力创业创新,着力结构调整,大力改善民生,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具体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坚持”:坚持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机遇;坚持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生态和谐,提高发展质量;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优化服务,改善发展环境。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土地流转激励机制,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完成村经济合作社换届工作,推进股份制改革。深化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建设,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百万农民信箱工程”,完善农村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全面落实粮食生产贴补政策,确保粮食生产面积达37万亩,总产量超14.1万吨。深入实施农业特色产业“三强”工程,倾力打造大棚葡萄、*高橙、油桃等精品水果示范基地。加快低产田改造,推进“万元田”建设,积极开发东部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切实抓好防汛防台防旱工作,启动市防灾避灾教育中心建设。
(四)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推进“十百”工程和菜单式项目建设,创建市级以上示范村35个、达标村85个。积极开展历史文化保护区、革命老区、沿河沿路村庄成片连线整治。加快农村社区发展,推进中心村建设,积极破解农民建房难题。继续实施“百村绿化”工程,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提高四级环卫体系运行效率。优化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方式,实现转移就业5000人。积极推进农(渔)家乐规范化建设。
(五)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深入实施渔船管理机制改革,完善渔业经营体制。大力推广低耗高效作业方式,鼓励发展节约型海洋捕捞业。积极扶持水产养殖业和水产加工业,深入开展水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切实推进出口基地建设。大力扶持发展海运业和船舶修造业,推进龙门港和中心渔港一期建设,做好中心渔港二期前期工作。
三、不断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六)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十百千”自主创新工程,培育10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发100项省级新产品,形成1000项自主知识产权。继续实施零地技改,抓好250个纯装备投入项目和250个厂房改建加层项目,实现零地技改投入超过工业性投入总量的50%。完成工业性投入超100亿元。实施投资1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200个,力争主要行业技术装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继续推动校企合作,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以上。
(七)做强产业优势。加快东部产业集聚区建设,引进企业15家、开工8家、投产10家。丰满上马、松门东南工业区块形象,加大东海塘南片区块开发力度,推进松航路、纬一路建设,拓展北片区块框架,加快四纵四横主干道路建设。促进经济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园区产业转型,完善镇级工业集聚点功能。实施新兴产业计划,推动数控机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太阳能、新材料等行业向规模化发展。鼓励企业围绕主导产品开展专业化分工协作,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八)优化要素保障。深入实施“两年”活动,切实开展“五送”服务,认真落实各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