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目标
——幼儿教育:本市户籍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5.5%以上,新建改建中心幼儿园4所,剥离小学附设幼儿园10所。
——义务教育: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新增省标准化学校14所,小学、初中入学率巩固率继续保持在100%和99%以上。
——高中教育:初升高比例达到98%以上,确保普职比达到1:1,十五年基础教育普及率达到98.5%以上。
——职业教育:争创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筹建第二职教中心。
——成人教育:创建*市级示范性社区学校10个,社区教育培训率达到80%,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任务。完成电大升格。
——在校学生非正常死亡率控制在万分之零点五以内,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率得到有效控制。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省、市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新农村教育”,努力实现“教育品质化、教育公平化、教育最优化、教育规范化”,办人民满意教育。
三、重点工作
(一)推进“新农村教育”,实现教育品质化
1、提升“新农村教育品质”。
一更加明确“新农村教育”定义,突出“引领、均衡、品质、科学”八字方针,即“引领”新农村建设,适度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研究均衡发展“温柔级差”原理,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全力塑造农村学校“品质”,张扬学校鲜明个性;寻求“科学”支撑,坚持科学发展,使农村学校成为“乡村花园、社区学园、师生乐园”。
二“新农村教育”课题子课题群进一步扩充,研究队伍进一步扩大,整体研究方案更加完善,更臻科学。
三进一步总结推介“新农村教育”研究成果,见诸媒体。
2、致力打造“三名工程”。全面推出名校打造指标体系,突出学校特色,彰显引领示范功能,实施“名校打造”工程;名师工作室进一步深化,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实施“名师培养”工程;为学生成为未来的精英人才打下扎实基础,实施“名生培养”工程。
3、提倡务实的教学研究作风。教育教学研究要为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品质服务。
4、以新课程改革为重点,促进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形成一套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课程不断发展、符合地方特点的评价体系;重视高考策略研究,促进教师观念更新,建立科学的学科质量评价体系,促进高考质量进一步提升。
5、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德育为先,深化“生态德育”工程,改革评价机制,把班集体“精神家园”建设引向深入。切实抓好党的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结合“阳光体育”、“奥运年”等活动,加强学校一日常规改革,让学生有一个“朝气蓬勃的早晨、轻松愉快的课间、丰富多彩的下午、欢乐活泼的中午、自主自动的傍晚”。深入实施后30%学生的跟踪监测制度,引导学校、教师特别关注后进生,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积极推进德育导师制和推广“轻负担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建立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的课堂评价体系,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和促进素质教育。
6、深化全市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进一步扩大中国音乐学院附中*联合艺术学校规模,确保素质教育实践学校“五一”前启动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