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围绕“一条主线”
全面提升综合实力。按照《省教育强县评定操作标准》“事业发展水平高、条件保障实力强、管理水平层次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效果好”的要求,对照25条标准,明确分工,强化责任,积极做好“教育强市”复查的自查整改工作。加大“教育优先发展”宣传力度,由市政府组织“一会一培训”,即召开全市教育优先发展专题会议暨教育强市复查迎检动员大会和组织乡镇联系教育领导教育政策法规专题学习培训,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合力,积极营造“创强”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乡镇政府(街道)在组织协调、改善办学条件、发展幼儿教育和保障学校安全、营造尊师重教氛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推进乡镇政府(街道)教育职能的落实。继续加大教育强乡镇经费的投入,不断提升乡镇初中、小学、幼儿园、成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以应用为重点,配齐配足功能教室和图书仪器等设备,提高使用率,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继续做好乡镇教育创强工作,年内争取新创省教育强乡镇2-3个,创建省标准化学校5所。
做强做响品牌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落脚点,以高质量为核心,加大省示范性学校等优质学校创建力度,在城乡各级各类学校中打造一批窗口学校。继续加强*中学、*中专、*二中、实验小学等学校的建设,积极应用现代学校制度、“精细化”管理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理念,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效益,增强竞争实力,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我市教育品牌。年内,*中专争创全国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校。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创新机制,从规划引导、政策倾斜、经费投入、师资配备、结对帮扶等方面,采取有效举措,扎实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做好德清·*第二轮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和我市第二轮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切实帮助薄弱学校增强办学实力,提升办学理念,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继续完善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加大重点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各初中的工作力度,让更多的农村学生能接受到优质教育。深化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工作,积极发挥教育督导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中的推动作用,促进学校自主、持续和特色发展。
优化民办教育环境。深入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积极创设更好环境,吸引民间资金参与非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和发展,培育民办教育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完善公民办学校协调发展、公平竞争机制,深化“教育券”等民办公助制度,继续在经费、师资、招生等方面给民办学校以支持,切实帮助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依法加强民办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完善年检制度,探索建立非法办学联动处置机制,促进民办学校健康持续发展。完善民办非学历教育管理,高起点发展民办非学历教育。
二、突出“两个重点”
坚持抓教育质量和抓学校建设并重原则,统筹兼顾,明确目标任务,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新模式,加快促进我市教育发展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1、突出“教育质量”重点。
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工作全过程,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基本道德素养。遵循德育规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更好发挥课堂主渠道和学科渗透作用,完善和深化德育导师制,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系列活动和主题读书活动,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国防、科技、法制、诚信、心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