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特优水产品面积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这四个重点,促进全市渔业提质增效,健康发展。全年实现水产品养殖总量9500吨,产值1.65亿元,进一步帮助渔民致富。
1.实施渔业生产标准化,实现水产品绿色健康。以制定科学规范、简明可行的标准,来指导和规范渔业生产、经营、消费活动,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提高渔业整体效益。我市是衢州市的水产大市,鳜鱼等各种特色水产品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当前要从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水产品质量认证入手,抓好渔业生产标准的制订、实施与监督,增强水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渔业效益,增加渔(农)民收入着手。
2.实施名牌战略。在搞好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积极组织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水产品认证,争取更多的产品成为国家、省级名牌,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对产品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充分发挥我市已经认定的示范基地和名牌水产品的品牌效应和带动作用。
3.强化渔业行政执法,运用好渔业行政管理部门在种苗管理、渔药饲料监察、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等方面的职能,加强渔业技术推广服务队伍建设,综合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方法,为渔业标准化的实施提供组织支撑。同时,加强渔业水体污染整治。建立全市渔业养殖档案,进一步规范养殖行为,杜绝向水体直接施用畜禽粪便,改用无臭无公害的渔用生物有机肥,保护好养殖水质。
4.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动行业自律。引导渔农改变小而散的经营方式,实行组织化、规模化,大力培育渔业龙头企业和渔业专业合作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增强渔民互助、互保精神,同时对渔业环境进行广泛监督,维护渔民利益。这是对渔业行政管理部门职能有益的补充。
5.增加渔业投入,扶渔政策落实到位。继续加强渔业科技教育、技术推广、良种繁育、病害防治、水产质量检测、鱼药饲料监测管理体系建设,加大水产品信息服务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渔业保险体系,通过一定的政策性支持和补贴,帮助渔农民化解渔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拓宽渔业的投资渠道,增加渔业的投入,增强渔业的发展后劲。
五、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水利执法水平
要不断深化各项水利改革,强化水利发展的依法管理基础,推进水利科技进步,大力推进依法治水和科学管水。
1.深化水利改革。抓好白水坑水库*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重点推进面上水利投融资机制、农村水利发展机制、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水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强化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2.加强水利行政执法。要规范水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提高依法管理和规范水事活动的能力。加强水利信息发布,强化社会监督,推进水利政务公开。逐步将社会主体的水事行为、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管理和公共服务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强化水行政执法体系建设,依法行政,依法治水,提高水利执法力度和执法水平,提高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制型、服务型、效能型水利部门。
3.积极推进水利创新。切实加强水利重大问题研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