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推进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增强引资吸引力和竞争力,营造"人人都是招商主体、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有开放责任、人人都支持引进外资"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和劳务输出,推进企业跨国经营。
--抓好园区建设。对现有工业园区进行科学规划和优化整合,高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使园区成为集聚产业功能、资金技术、巨大产能和增长潜能的重要经济载体。重点抓好红海湾经济开发试验区、陆丰东海经济开发试验区、*老区经济开发试验区、*工业园、陆丰星都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把建设工业园区和发展产业集群结合起来,构筑工业发展大平台。认真做好与东莞(大朗)、深圳(水田)共建产业转移园区的工作。
(五)大力推进内源型经济发展,做大经济总量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促进粤东发展项目规划和*市"十一五"重点项目规划,结合我市的发展需要,拟实施4*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1358.1亿元,"十一五"期间投资652.3亿元,其中列入粤东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58项,总投资737.3亿元,"十一五"期间投资311.7亿元。20*年初步确定全市重点建设项目27项,总投资183.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0.4亿元。重点抓好*发电厂、陆丰核电站、厦深铁路(*段)、信利tft等一批重点项目,市区要重点抓好环品清湖沿岸堤路项目、海陆科技、华师附中和碧桂园、万福、华策等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建设。加强项目的申报和储备,争取多一些项目进入国家、省的计划安排。
--促进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认真落实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扩大准入领域,降低准入门槛,拓展创业范围,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推进面向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等实际困难。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优化组织结构,发展成为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引导民营经济向科技型、外向型、规模效益型方向发展。积极支持建立行业商会,增强行业自我发展的能力。引导民营企业依法经营,全面提高民营经济素质和水平。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促进粤东加快发展科技行动计划",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开展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出抓好重点领域的科技攻关,力争在电子技术、养殖技术、新材料等领域有新突破。抓好公平、可塘、碣石、东海、东坑等五个省级技术创新试点镇和公平镇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的技术创新。扶持国家和省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建设,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推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和信息化改造。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大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培育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力争新增10个以上省级名牌产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专业镇、中心镇为载体,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电器机械、纺织服装、食品饮料、金银珠宝首饰工艺品和圣诞礼品等五大传统工业产业。
--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资源节约与合理高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做好节能、节水、节材工作,大力发展优质、低耗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发展节约型产业。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落实市、县政府土地管理责任,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治污保洁和螺河等河流整治工程。继续开展环保执法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