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队、煤炭公司等改制企业的土地和富塘渔场集体土地;通过建设行政中心、*北路大市场,重点开发城北片土地,充分发挥土地经济效益。同时,整合城市出租车、广告位、公共设施等公共资源,通过使用权的拍卖,筹集城市建设资金,增强城市发展活力。
3、抓管理,改善城市环境。一是不断完善管理体制。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切实解决部门职能交叉、条块分割、职责不清、协调不力的问题,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城市管理系统。加强综合管理,整合城管、环卫、市政、房产、公安、文化、工商等多个执法主体职能,形成综合执法体系,联合执法。二是积极开展*创建。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活动。加大对城市“脏、乱、差”的治理力度。充分发挥县、镇、社区、市民“四级联动”作用,积极开展“*卫生社区”、“*卫生街道”创建活动,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调动各级各部门和全体市民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三是强力整治城区环境。规范城市交通秩序,年内,开通出租车,取缔三轮摩托车载客营运。巩固划行归市成果,坚决取缔占道经营现象。整治和规范沿街广告设置。大力整治*河、濂溪河城区段污水乱排、垃圾乱倒现象,保护母亲河。
(六)突出以人为本,努力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民生、惠及群众。要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1、大力扩大劳动就业。坚持把促就业作为保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一是实施积极的创业政策。鼓励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创业,大力培育创业主体,依法保护创业主体的合法财产和权益,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爱护、支持、厚待创业者的良好氛围。二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要紧紧围绕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下岗职工、被征地农民等群体,加大就业扶持力度。继续抓好劳动力市场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建立解决“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再就业的长效机制。三是实施优惠的培训政策。以增强劳动者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意识为目标,大力加强技能培训,对返乡务工人员有初、高中学历,本人愿意,可免试就读技工院校,给予每人每年1500元学费补贴;愿意接受并参加技能培训的,按600元/人给予培训补贴。同时,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科技入户工程”、“阳光工程”,提高劳动者掌握实用技术的能力。
2、努力完善社会保障。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一要抓好城乡低保工作。确保农村低保覆盖面提高到5%以上、城市低保覆盖面提高到11%以上,逐步把城郊被征地农民纳入低保范围;关注弱势群体,做好老龄、残疾人的优待工作,对残疾人、老年人、重病患者等低保家庭,予以重点照顾。二要抓好社会保险工作。确保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大保险”制度有效落实,强化社保资金的征缴、管理和发放;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加强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站建设;争取农村养老保险纳入全省试点县。三要抓好优抚福利工作。按政策落实好军烈属、复退军人等优抚对象的生活待遇。加大福利院、敬老院等设施建设力度。力争改扩建4所、新建2所乡镇敬老院、新建10所村“五保之家”。
3、致力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政策措施,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一是推进教育强县战略。完成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化解任务;对在农村学校工作3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每月300元的政府津贴;启动二中和城南幼儿园搬迁;加快明达学校、敦颐学校和绍基学校建设,缓解城区就学压力;建设6-8所农村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启动1所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二是健全卫生服务体系。抓好疾病预防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