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村庄整治工作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组织动员和支持引导农民自主投工投劳,完善村庄最基本的公共设施,改善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二、基本原则
村庄整治工作总的思路是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整治,后规范;先试点,后推广;先近期,后长远”的工作原则进行,制定规划,分步实施。具体工作中要坚持以下五条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引导的原则。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合理确定整治项目,规范运作程序,严格按规划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建立政策体系,引导村庄整治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2、坚持群众为主、政府扶持的原则。建立农民参与机制,确立农民在村庄整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整治的积极性;坚持政府主导,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以政府投入为主。
3、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注意农村与城市的区别,尊重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坚持以改善农村最迫切需要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充分利用农村现有条件和设施,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农村风貌。
4、坚持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推进,分步骤、分阶段地推进村庄整治工作。
5、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原则。以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为前提,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不随意拆房开路或取直道路,维护农民利益,营造安全、方便、舒适的村镇人居环境。
三、村庄整治的重点内容和目标
村庄整治的主要内容是“三清”(清理粪堆、垃圾堆和柴草堆)、“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栏)、“四通”(通路、通电、通自来水、通宽带网)、“五化”(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
村庄整治的着力点要放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上,引导和推动农村地区逐步实现居住社区化、厕所水冲化、厨房燃气化。村内道路全部硬化,主要街道两侧有排水设施。村庄主要街道两旁栽植花草树木,庭院内外搞好绿化。村内主要街道安装路灯,实现亮化。村内设有垃圾集运点和垃圾箱,公共部位无粪堆、柴草堆、垃圾堆,无脏污水,无大牲畜在院外拴养或畜禽散养,规模禽养殖集中圈养,建设卫生厕所,有环境卫生、环境保护、村容村貌治理的规章制度,有环卫清洁队伍或专门人员。整治后的村庄,要努力达到村容整洁、路面硬化、饮水达标、厕所卫生、塘渠清洁、垃圾收集、住房适用、设施配套、村风文明。
三、村庄整治的主要步骤
(一)编制规划、制定行动计划。一是以乡、镇、办事处为单位统一编制镇域村庄整治布点规划,确定需要撤并及保留的村庄,明确整治侯选对象。二是所有保留的村庄,都应编制村庄整治规划。行动计划要确定整治项目和规模,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和要求。明确整治的重点和时序、组织领导的方式和费用分担的模式、监督检查的内容与形式等。所有整治内容都要由农民自主决定。对生态环境、村庄的安全防灾(如防洪、防水、防震、防地质灾害等)、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要重点做好专项规划
。
(二)先行试点。抓好5个试点镇、50个示范村、100个试点村的整治工作。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10年,力争全市三分之一的村庄达到“五好”、“五新”标准,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各乡镇办事处在全力抓好试点村整治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