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决定,加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着眼我市空间发展布局和资源特点,按照“生活、生产、生态并重”的原则,以‘水研究中心’为载体,加强水生态修复功能区划、生态水量保障、水资源风险管理等水资源宏观战略研究,向各区县、各用水区域制定并下达2010年引滦(引黄)用水和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并严格落实取水许可管理制度,推进重大规划和重大建设项目布局的水资源论证工作,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从源头上把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关,保障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要。
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巩固国家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成果,开展节水型区县达标考核活动。以水务一体化管理为契机,建立供水、节水联动机制,突破节水“三同时”管理瓶颈。严格计划用水考核,逐步实现全市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加强园林绿化、公共生活、公共供水等高耗水行业节水管理,建立重大水事决策听证制度和节水巡查工作机制,加大企业节水技术改造支持力度,新建节水型企业50个、节水型小区20个、农民用水者协会40个。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新水量维持在10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计划用水考核率达到95%以上,节水型器具普及率再有新提高。
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强化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明确国家级和市级考核的水功能区,定期通报水功能区监测结果,分解落实污染物限排总量意见。对入河量超过分解指标的区域,禁止新增入河排污口。严格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完善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程序,加强入河排污口监测,落实排水许可制度。建设城市排水在线监测信息系统,严格控制超标污水排放。
第五,要大力发展循环水务,继续改善水环境面貌。加快截污治污工程建设,60座污水处理厂新建改造、798公里新建配套管网民心工程全部竣工发挥效益,使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60万吨/日,所有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一级标准。延伸排水服务,强化对全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运行管理,对污水处理厂出水实行严格的水质检查和监督考核,并落实相应奖惩措施。利用再生水改善城乡结合部水环境质量,启动纪庄子再生水厂回用西青农业生态示范工程。
加快水循环工程建设,实施中心城区水循环改善工程,建设循环泵站和河道联通工程,努力实现中心城区水系“水清、水满、水流动”。全面完成环外29条河道三年综合治理任务,改善区县水环境面貌。以*新河、*河、新开河、*河等河道治理为重点,通过截污治污、污水达标排放、再生水回用生态和雨洪水资源调度等综合措施,逐步让河水变清,今年要有显著变化。
加强控制地面沉降管理,推动恢复市控沉工作领导小组,报批《*市控制地面沉降综合规划》,编制《*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市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地下水压采实施方案》,出台区县控制地面沉降工作考核办法。启动控沉回灌试验工程,完成东疆保税港区和临港工业区地面沉降监测网二期建设。推动地面沉降严重区域为重点的地下水压采工作,全年压采地下水1200万立方米。
第六,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继续改善农村水务条件。贯彻落实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掀起农村水利建设新高潮,投入工日107万个,完成土石方2000万立方米,新建防渗渠道、低压管道1063公里,新建、改造扬水站点80座,改造中低产田21万亩,改善灌排面积18万亩,清淤农田沟渠580公里。推动老五县和西青区全面完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