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0年是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一年,我们要明确任务,理清思路,扎实推进工程建设。继而深化改革,强化科技,创新机制,强农富民,加快实现林业工程建设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开拓创新,解放思想,扎实工作,为地区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生态文明而努力奋斗!
一是通过依法防治,实现植被建设与资源保护结合。植被建设是生态改善的基础,植被保护是生态建设长远发展的要求。*工程区脆弱的生态状况,决定了我们必须长期坚定不移地抓林草植被建设。同时,要保护好这些年工程建设的植被资源,使之发挥持久的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功效,必须要“三分造、七分管”,严格执法,巩固成果。
二是通过提质增效,实现建设速度与工程质量协调。工程建设速度和质量是相辅相成的,是实现工程总体目标的根本保证。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决不能片面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问题,各地要强化“质为先”意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在确保完成任务的同时,努力提升工程质量。
三是通过发展产业,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共赢。沙化与贫困互为因果。*工程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多数地区经济水平较低,农民普遍贫困,增收压力大,导致这个地区生态十分脆弱。为有效解决好生态建设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各地应积极协调地方财政,加大对后续产业发展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四是通过科技推广,实现传统技术与科技进步互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既要搞好传统实用技术推广,也要搞好科技攻关,实现科技突破。*工程林业任务越来越艰巨,不仅需要大量实用技术,更需要先进技术支撑,才能彻底攻克困难地造林成活难、成本高的问题。来源于:
五是通过深化改革,实现政府投入与机制创新协调。生态建设具有典型的外部效益,需要国家长期、持久地投入。国家投入虽总量不少,但投资标准与实际造林成本相比还有很大缺口。在投资有限的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在政策机制上求突破,在改革创新上求发展,靠林改推动,靠政策引导,用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六是通过重点治理,实现普遍增绿与打造精品结合。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生态建设的成果,是我们务林人的夙愿。风沙治理是*工程的目标要求,身边增绿同样是工程林业建设的价值体现。我们要在广泛封禁、大面积飞播、整体推进沙化治理的基础上,对区位重要地段、窗口地带,采用高投入、高标准,重点建设,加快治沙造林、绿化美化步伐。
同志们,2010年*工程林业建设计划任务已经下达,计划投资为7.54亿元,建设任务677.3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含爆破及困难地造林)153.36万亩、飞播造林189万亩、封山育林335万亩,林业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严格管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来源于:
第一,落实责任制度,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为强化质量管理,我局决定把2010年定为“*工程质量年”。各地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立项招标、工程监理、验收报账”三位一体的工程管理机制;要强化造林过程的监督管理,严把“五关”(设计关、种苗关、整地关、栽植关、抚育关),确保造一片、成一片;要加强核查验收制度,特别是县级自查和省级复查要加大力度,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自查不合格的,一律不准向上瞒报;要健全造林质量举报制度,建立目标考核和奖惩制度,组织相互观摩、优质工程评比,奖励先进,对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要进行通报。
第二,加强植被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