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市场变化。一要做实第一产业。加快发展以用材林资源培育为主的第一产业,扩大各种资源基地建设规模,逐步形成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大径材和珍贵树种、木本粮油、竹藤、花卉、森林药材、森林食品、林产化工原料和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等主导产业。要引导企业建立原料林基地。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着力建设高产油茶林等木本油料基地。要加强组织指导,推广优良新品种、科学的修剪技术和种植模式,建立高产示范林,进一步抓好*、*、*等省高产木本油料基地建设。二要做强第二产业。要扶持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以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第二产业向规模化、集团化、集群化发展,重点扶持100家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和10大特色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人造板、家具、木浆造纸、竹产品、林化产品、木本粮油产品、生物制药、林业机械制造和生物质能源等支柱产业。要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的作用,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实施名牌战略,提升附加值和竞争力。三要做大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林业服务业。加强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建设,扩大生态旅游消费。打造特色各异、优势互补的生态旅游精品,构建相互衔接、相互带动的生态旅游圈。
(六)大力发展生态文化,进一步树立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观念。一是加强生态文化产品挖掘和创作。普查、收集、整理我国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挖掘一批具有重要价值和影响力的生态文化产品。开发非物质生态文化和历史人文生态文化,发展自然资源生态文化。组织创作一批优秀的文学、影视、戏剧、美术、音乐等生态文化作品。二是发展特色生态文化产业。突出区域特色,开发生态旅游等特色生态文化产品,扩大生态文化产业规模。三是强化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加强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组织生态志愿者行动,办好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等活动,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道德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消费观、生态政绩观。来源于:
二、关于加强领导、深化改革、提升林业发展能力
2009年,林业建设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全面完成各项任务,保持林业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林业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完善政策法规、扩大对外开放、注重队伍建设,大力提升林业发展的能力。
(一)深化林业各项改革,进一步理顺林业体制机制。一是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确保5年完成主体改革任务。已完成主体改革任务的省份,要切实抓好配套改革,抓紧建立审批程序简便、农民满意的采伐管理制度,加强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推进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抓紧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制度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资质管理制度,健全森林保险制度和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已完成改革试点的省份,要全面推进主体改革。其他省份要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二是扩大国有林场改革试点规模。认真总结试点经验,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不断完善改革措施,尽快报批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快国有林场改革的实施意见》,力争全面启动国有林场改革。三是积极推进重点国有林区改革试点。深入总结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改革试点经验,提出深化改革的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