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保护实施方案》。启动全国第二次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加强动态监测和进出口管理。争取实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二期工程,提高监测防控能力。
(三)扎实开展灾后重建,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一是实施森林防火工程。大力宣传和认真落实《森林防火条例》,推进依法防火。实施《全国森林防火规划》,突出抓好火险预警、航空消防、防火道路、林火阻隔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大型直升机,完善防扑装备,提升综合防控水平,力争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重大人员伤亡。二是启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争取尽快批复实施《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建设规划》,重点抓好松材线虫、美国白蛾、鼠兔害等重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强防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地方政府防治责任,推行联防联治、无公害防治。三是扎实推进*地震灾后生态恢复。实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确保规划分解到位、政策兑现到位、资金落实到位,确保大熊猫繁育和科研基地尽快恢复重建,确保生态恢复顺利推进。四是扎实推进雨雪冰冻灾后林业恢复重建。加快森林植被、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物栖息地、森林防火、林业基层单位公用基础设施等恢复重建,确保建设质量。积极协调配合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抓紧落实雨雪冰冻灾后恢复重建八项政策。要争取地方各级财政增加林业生态恢复重建专项资金,争取各级政府把林业灾害救助纳入相关救灾资金渠道,对因灾形成的造林债务和损毁住房的债务进行统计核销。
灾后恢复重建为调整林业结构、加强森林经营、提高质量效益提供了契机。各有关省区一定要注意,恢复重建决不是简单的恢复原样,要把恢复重建与调整林种树种结构结合起来,与加强森林抚育经营结合起来,与发展林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实施,加强科技指导,抓好典型示范,以此推动林业管理水平和质量效益的全面提升。
(四)着力改善林区民生,切实抓好林业基础建设。一是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和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试点。争取尽快全面启动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各地林业部门要会同当地发展改革、住房保障部门,抓好工程招标、建材采购和房屋分配等关键环节。优先解决低保户、五保户、优抚对象、因伤致残致死、因重大疾病和自然灾害导致家庭困难职工的居住问题。争取国家安排专项投资,启动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试点。有条件的省份,要积极筹措专项资金,先行启动,为全面推开探索经验。二是切实提高林业职工收入。摸清林区低收入职工底数,积极协调当地社保部门,将国有林区、国有林场低收入人群纳入地方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享受地方最低生活补贴。三是推进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协调将国有林区、国有林场饮水、供电、道路、医疗、学校、公安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划,争取落实建设资金。四是加强种苗基础建设。尽快制订实施《全国林木种苗发展规划》,加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采种基地建设,突出主要造林树种、油茶等木本粮油树种、珍稀树种等良种培育,强化种苗执法和质量监管,加强区域性种质资源库建设,提高良种壮苗生产能力,推动林木种苗由数量保障型向良种效益型转变。五是强化林业基础工作。进一步研究建立布局合理、反应及时、准确高效的林业监测体系、评价体系和统计体系,科学反映林业的多种功能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贡献。
(五)加快调整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