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方便快捷。
二是做好应急运输保障工作。深入研究分析高峰客流的成因和特点,运用系统的手段和方法,科学预测高峰客流的流向、流量、流时,合理调度运力,逐步实现重点时段客流疏运机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强化重要物资运输市场的监测机制,及时了解电煤等关系国计民生重要物资的道路水路运输情况,为做好运输保障提供决策依据。加强对抢险、救灾、战备等突发性事件应急运输的研究和管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着力做好应急机制、运力储备、人员组织、经费保障以及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强化应急保障的基础和能力。全面开通全省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不断完善救援运作模式和机制,救援能力拓展至全省所有市、县(区)。
三是有效拓展运输服务网络。充分发挥道路水路运输比较优势,加强运力的组织、协调、储备和调度。对与高速铁路平行的道路客运班线,要积极研究对策,采用大容量、高密度循环发车等办法,提高运营效率,同时向县级支线延伸,寻找铁路运输空白点。要加强与机场的衔接,加快并规范发展至机场的道路客运班线。要充分依托全省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客运站标准化和乡镇客运站建设成果,进一步优化班车客运网络布局。在大学城、住宅区、商贸集散地等区域试点开展联网售票自助点设置工作。2010年重点将研究探索开通高校新校区、工业园区等客运班车运营组织方式,加大至中西部地区班车的开发力度,优化超长班线的运输组织,充分满足高校学生和打工人员的出行需要。要充分发挥港口、站场在物流中的节点作用,扩展交通运输在供应链中的服务功能,提供延伸服务和增值服务,积极研究并开展试点大力发展甩挂运输、节点运输。
四是推进长三角道路运输一体化发展。继续完善长三角道路运输一体化合作机制,加快落实长三角道路运输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客运上,重点要针对长三角地区交通格局发生的一些新变化,及时研究道路客运业扬长避短、做优做强的策略与措施。加快推进区域内道路客运经营的资源整合,推动短途道路客运班线公交化经营改造、长途班线整合和异地联网售票工作,加强长三角道路客运行业一体化应急机制的 研究。货运上,重点加强危化品运输联动监控机制建设,制定促进长三角道路集装箱运输共同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统一集装箱运政管理规范,协调改善集装箱运输车辆进港服务。机动车维修上,推进实施长三角汽车快修网络一体化发展,鼓励培育发展品牌汽修连锁业,逐步构建长三角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法规规范上,加强沟通协作,推进区域内管理信息共享、管理标准统
一。
(二)强化城乡运输一体化发展,更好地方便群众出行
一是推进城市客运健康稳定发展。城市客运管理体制调整后,运管部门推进城市客运行业健康稳定发展责无旁贷。按照“先保稳、后治本”的要求,首先要摸清全省城市客运行业现状,特别是目前还未管理城市客运的市,要提前做好相关工作,积极与城建部门实现平稳移交,确保平稳过渡。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以及公交站场建设指导意见的研究,加快理清总体发展思路。要争取政府支持,进一步研究并落实推进公交优先发展的各项政策。切实加强对出租车客运行业的指导,要从市场准入、利益分配、监管方式、服务质量、应急预案等方面入手,全力做好行业稳控工作。对一些造成行业不稳定的根源性、关键性问题要加强研究和改革,逐步实现稳定健康发展的长远目标。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后对城市公交的财政补贴,进一步完善出租车油运价格联动机制。要推进符合条件的短途公路客运班车向公交化运行模式转变,积极稳妥地探索城际公交发展模式。
二是构建城乡客运一体化发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