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升级专项项目支持;掌握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立足我市的优势和基础,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资料等新兴产业领域,抓紧谋划开发一批项目,对接国家和省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抓好工业园区建设,突出服务临港产业新区、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云溪精细化工产业园和汨罗循环经济工业园等重点园区,促进园区提高公共设施建设规范和入园项目质量。
3引导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加强旅游开发和营销,与热点城市、精品线路、知名旅行社对接,做强旅游核心品牌。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建设中高档、中小户型普通商品房。拓展城乡消费市场,继续落实“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促进消费政策,扩大“万村千乡”农改超”和“双百”工程实施范围,开展“农超对接”活动。
4深入开展产业帮扶行动。继续深入开展“联手帮扶产业发展升级行动”牵头组织好新能源、再生资源、第三产业等产业升级行动。做好西气东输二期中缅线项目管线协调工作。
5加强经济动员、装备动员工作。认真做好经济动员、装备动员常态化准备。更新完善15个市级国民经济、装备动员应急预案,加强动员信息化建设。支持军民两用技术开发、推广,做好33家首批国家给养应急保证动员企业的挂牌、服务工作。
四、着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
制定“十二五”节能减排年度方案和责任措施,推进国有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将全市节能减排目标进行责任分解,确保节能措施与能耗指标的落实。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和重大节能工程建设,推进20个重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竣工投产,力争新开工10个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推进燃煤锅炉(窖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和能量系统优化等重点节能工程。积极申报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乡村。加快污水、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力争新开工临港产业新区污水处置厂、临湘儒溪工业园污水处置厂、南湖度假区黄梅港等3个污水处置厂;开工建设平江、湘阴等9个垃圾处置填埋场。加快际华3517市氮肥厂、市水泥厂、新泰化肥等中心城区企业“退二进三”会同有关部门推进汨罗“乡村矿产”示范基地、泰格林纸集团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和云溪区工业园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建设。继续实施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和环洞庭湖生态维护,重点开工建设桃矿废渣治理等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
五、着力推进重点改革和对外开放
1加强改革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研究提出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牵头组织实施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和平台建设、重大项目招投标管理和代建制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和实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下的投资体制改革。
2协调推进滨湖示范区和全市“两型社会”建设。以健全改革推进机制为基础。力求形成国家级改革试验亮点;突出产业循环化和低碳化,加快构建“两型”产业发展体系;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实施严格的项目准入机制和节能减排在线监测管理,形成“两型”发展模式,加速带动全市“两型社会”建设。
3做好外经外贸工作。鼓励激进优势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入口。支持引进一批高端制造、技术研发环节的项目。重点支持两个全省衔接产业转移试点县和各工业园区开展产业转移对接招商,推行外资项目审批代理制,完善和简化外资项目审批顺序。积极培育建设石化产品、机电产品、农产品、轻纺产品和工艺品五大入口基地。加强对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方案及专项规划的对接,积极做好与长株潭、长三角、泛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