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审计内容。主要包括村级集体的财务计划、预算和经营决策的可行性及执行情况;村级集体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各项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情况;各项财务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其执行情况;各重大建设项目、资产处置、公物推销等经济行为进行合理性、合法性、真实性评估;转移支付、一事一议、上级各项拔款等专项资金及使用情况;村干部工资、补贴及廉洁自律情况;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
4时间布置。准备阶段(4月下旬-5月上旬)加强宣传、成立机构、培训人员;审计阶段(5月中旬-10月下旬)账目审查、审计结论、审计演讲;验收阶段(11月下旬)文书整理、立卷归档、检查验收。
5审计顺序。由乡镇人民政府确定审计单位。村委会接到审计通知后,及时向村民公告,征求意见,并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本村委会任期财务审计的重点问题,由村民主理财小组具体负责审计。审计工作结束后,出具书面审计演讲,由乡镇审计负责人签名,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公布审计结论,并及时在村务公开栏上进行公开。各村审计演讲于10月底前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经管局备案,作为年终工作考核的依据。
(三)健全管理制度。
每个乡镇选择一个工作基础较好的村作为创建单位,积极开展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创建活动。推动全面工作。规范化建设的要求是
1严格依法依规。要认真执行《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有关制度。
2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制度、集体资产台账管理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财务结报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财务审计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
3实行账务、资金“双代理”所有的账务、资金纳入村账代理中心进行核算。严格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做到报账及时、手续规范齐全,各村全年报账4次以上。
4账务处置规范及时。做到账证、账账、账实、账表、账款“五相符”会计报表填写准确。每季度末月28日向县局上报村级财务汇总表。
5加强票据管理。统一使用省农村税费改革办公室监制的收款收据和县经管局设计的账簿凭证。收款收据和有价凭证实行统一领用、核查、销号、归档。
6实行民主理财。按规定顺序成立村民主理财小组。制定民主理财方法,召开民主理财会议,各村开展民主理财活动全年不少于4次,并有理财活动记录,所有的财务支出凭证要由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签字盖章后方可报账。乡镇要对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定期进行民主理财和财会知识培训。
7及时进行财务公开。各村财务公开全年4次以上。并由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签字,公开底稿整理装订成册。对群众普遍关心和重大经济业务事项要逐项逐笔进行专项公开。
8档案保管齐全。设立专门的会计档案柜。财务公开底稿等文字资料以及电子数据等统一归档管理。
9工作要求。5月上旬确定并上报规范化创建单位名单(含工作方案、示范点基本情况及财务管理工作情况)9月底前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