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证,形成优质资产,为资产转变为资金创造条件。整合城建系统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通过评估、抵押、盘活,形成资产16亿元,为项目建设融资8.655亿。
二是吃透国家产业政策,在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做文章。精研国家污水垃圾、国道改造、防洪堤和廉租房建设等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组织专门队伍谋划项目、生成项目、争取项目,全年共运作项目6大类153个,申报国家和省上资金84.51亿元。其中,污水垃圾16.69亿元,到位1.4亿元;家园清洁行动0.84亿元到位0.362亿元;防洪堤(含国道改造)建设32.96亿元;公交、供水5.91亿元,到位0.345亿元;廉租房建设1.621亿元,到位0.23亿元。
三是加强政银合作,争取银行资金支持。积极主动与开发银行、农发行、世界银行以及兴业、交通、中信、建设银行等金融部门沟通联系,摸清各大银行对海西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快办理项目贷款前的各类要件,申贷20.7亿元。其中,开发行11.1亿元,农发行4亿元,世行3.7亿元,兴业银行1.9亿元。首期获批4.19亿元。与此同时,对建设资金精打细算,做到应招标率和应公开招标率达到100%,全年共有242个项目实行招标,其中,公开招标226个,邀请招标16个,中标价17.24亿元,平均下浮率为9.7%,节约建设资金1.67亿元。
四、以人为本,民生工程件件落实
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我们工作的第一信号,始终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去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是健全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努力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问题。出台了《南平市经济适用房管理规定》、《南平市廉租住房保障规定》和《南平市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审核、公示和轮候办法》,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分配进入法制化轨道;全年归集廉租住房资金3905.42万元,实行廉租住房保障2346户,达到应保尽保目标;全市建成和在建廉租住房项目4个,建设规模318套15967平方米,其中:市本级146套,邵武144套,建瓯28套。全市在建经济适用房和经济租赁房1458套,10万余平方米,其中:市本级930套,57700平方米,顺昌342套,31900平方米,建瓯100套,7000余平方米,邵武86套,5000余平方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二是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奔赴四川汶川灾区做好援建工作。在经贸委、欣鑫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朝日钢构公司、荣德胜钢构公司以及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提前15天完成2200套活动板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灾区人民如期入住新房;认真倾听群众呼声,深入诉求家庭(企业)了解情况,全年处理各类信访件150余件,基本解决市五建公司、林贞廉、蒋建建等历史遗留问题;健全和预防预防工程款拖欠机制,从源头上保证农民工工资如数如期发放,把关用工单位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1217.07万元,受理解决欠薪投诉4起,35人;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类建议27件,满意率达到100%。 三是围绕便民,推动公共事业健康发展。贯彻公交优先战略,投资2000余万元,更换新车46标台,16条公交线路全部使用ic卡、空调车,极大改善了市民出行条件,全年运行里程1438万公里,安全间隔行驶735万公里,客运量3421万人次。完成安丰水厂7万吨水厂改造,加快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