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加大人才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我局结合现有各类优秀人才不多、引进相对困难这一实际,加大了自身选拔、培养的力度,大力培养各类人才队伍。确立了各类人才的后备队伍,坚持重点岗位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的原则,按照管理权限和职责,采取切实措施,大批培训干部,强化人才教育培养工作,不断提高现有人才的整体素质。首先,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各种培训主体班,根据不同特点对统计人才进行大规模、大面积培训。仅2005年7月以来,共举办统计培训班12期,培训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管委会)统计人才600余人次,使各类统计人才每年的参训率达90%以上。其次,市统计局各业务科室不断加强对各县(市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做到知识观念常更新、技术水平常提高。比如市统计局每年都要对广大基层统计人员进行统计培训考试,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第三,注重多渠道、多形式培训、培养、锻炼人才。今年7月以来,我局对参加电大、业大、函大专科以上的5名同志的学杂费报销了7000余元,鼓励统计工作人员自学成才;通过开展“业务知识竞赛”、“基本功大赛”、“岗位大练兵”等活动,进行“实岗”培训,使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有效结合。
三、统计人才给我市统计工作带来了新气象。
统计服务是新时期统计工作的“主旋律”,也是检验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2005年7月以来,我局依靠统计人才紧紧抓住统计服务这条主线,围绕唱响统计服务主旋律,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夯实服务基础,拓展服务领域,硬化服务举措,提高统计服务质量,实现了统计服务新跨越。
1、在服务动机上,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增强了统计服务的时效性。为充分发挥党政领导科学决策智囊团的职能作用,我们一改过去“坐堂”服务为主动上门提供服务,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各种信息,忠实履行统计部门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服务至上的崇高职责。
2、在服务方式上,变应付式服务为渗透式服务,增强了服务领导决策的科学性。服务的关键在主动。为切实增强服务实效,我们改变过去多是被动式、应付式的服务,而在渗透式、融入式服务上下功夫,想领导之所想,办领导之所需,在提供统计服务产品时,经常上门汇报,广泛征求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我们开展统计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抓住“中心”搞服务、深入基层搞调研、采撷资料搞对比、多种形式搞分析,倾力打造服务精品,以统计信息资源的涓涓滴水汇入领导决策的海洋之中。
3、在服务内容上,增强了统计服务决策的针对性。着眼提升统计服务水平,力求通过经常主动的、及时快捷的统计分析,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提供有深度、有见地、有价值的思考,通过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用高质量、高水平的统计服务,赢得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肯定和重视,我们采取虚实结合、表文结合、定期与及时服务相结合等办法,不断加大服务力度,使过去报帐式、报信式服务变成既开“化验单”又出“诊断书”的诊断式、处方式服务,进一步增强了统计服务的针对性和服务决策的参与性。坚持做到在月度分析上求“快”、在预测分析上求“准”、在专题分析上求“精”、在对比分析上求“深”。
4、在统计服务对象上,变单一对上服务为对全层次服务,增强了统计服务领域的广泛性。统计服务既具有指向性,又具有全方位性。在统计服务中,我们坚持“多为”服务和用“有为”求“有位”的方针,通过创刊《吴忠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月报、《统计分析》、《统计信息》、《统计专刊》,定期在媒体发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