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是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战略决策。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并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环境风险同步进入高发期。创新落实“两个率先”建设目标,需要保持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但这与极其有限的生态环境资源之间存在矛盾,特别是人民群众对生存环境需求日益提升与短期内难以迅速改善环境质量之间的矛盾,必将加重“保民生、保稳定”的压力。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下一些地方禁、控、限项目呈现反弹、个别企业污防设施“开机迎客、关机送客”应付检查和违法排污、超标排污现象有所抬头的严峻形势,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环境执法效能水平,稳步构建和谐溧阳品位,是保障永续发展的睿智选择。
一、加强领导,创新机制永续效能
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作出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战略决策,这对加强环境保护监管执法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市场重组和结构调整全面加速,促进了生态环境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投入力度,当然环境监管执法工作同时面临新的巨大压力,突出表现在:大规模集中投资建设压力剧增,短期经济发展与环境监管的矛盾更加突出;降低环保要求保发展、“两高一资”项目和企业以牺牲环境“捞利益”的环境违法等行为出现反弹;突发环境事件仍处于高发期。应对环境执法难、难执法,环境矛盾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科学发展,关键在于加强领导。
一要创新领导决策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提升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实效性。要快速扭转并切实增强经济与环保并重、同步、优先发展的观念和依法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坚决有效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发展决策时坚决扭转重经济、轻环保的思维导向,要坚决杜绝以发展第一要务为名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唯gdp论英雄的行为后果,切实减轻可持续发展的成本,有效提升经济发展效能、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效益,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全市环境质量。
二要创新环保责任机制。要强化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问责制、追究制,将“环保一票否决”真正落实到各级领导的政绩考核和政府、部门年度考核、评先创优等各个方面,并通过量化指标真正达到与领导的评绩、职务任免挂钩,促进区域环保工作领导力度再强化,依法管理抓到位,环境监察升效能,优化环境促和谐。
三要创新环境监察机制。环境监察机构承担着一个地区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重任,其工作效能、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该区域环境质量状况的优劣,环境安全程度的高低,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水平。要切实加强环境监察机构能力建设,紧紧抓住扩大县(市)级人民政府权级管理范围的契机,创新举措快速扭转县级环境监察机构规格低、编制人员少、经费紧张、执法基础设施薄弱等现状,加大投入夯强环境监察机构的基础档次,加强培训快速提升监察队伍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环境监察执法管理能力水平。
二、拓宽思路,科学管理提升效能
应对环境保护任务加重、要求提高的新形势,环境管理必须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科学化管理模式转变,拓宽工作思路,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能,构建平安环境。一要加大投入,夯强环境监管现代化基础。要在现已建成环境监控中心、4座水环境自动监测站、3座大气自动监测站和在重点企业安装28台水、气污染物自动监控设施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推进环境自动监控设施建设,促进区域、点位环境状况“说得清”进程,并为有效实施区域环境补偿和“排污权”交易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