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面积最大的百帮创业园和全省首家创业服务大厅,重点为“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援助,全年新增就业人数17139人,创成全省首家充分就业城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成为全省唯一的农村低保应保尽保县区;将已转城镇户口“五保户”纳入城市“三无”人员管理,提高分散供养“五保户”供养标准,在全省率先实行一户一档三级管理;为4953名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发放养老保障金1049万元,为1545名大中型水库移民发放后期扶持资金139万元。投入1700多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建三格式卫生厕所639座。我区承担的22项民生工程全年累计拨付资金8626万元,是上年的2.4倍,其中区财政配套5734万元,是上年的4倍,荣获全市民生工程先进单位称号。
(五)坚持统筹兼顾,和谐庐阳开创新局面。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组团参加市九运会,囊括六项团体第一,荣获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积极推行户况管理,计生基础工作更加扎实,益民等3个街道创成全省首批计划生育示范街道;提高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助标准和城市无业、失业家庭独保费标准,计生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彰显,全区出生人口性别比104.57,政策符合率99.58%。在全市率先设立企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成立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中心,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圆满完成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和谐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切实加强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在全市率先启动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继续开展“五五”普法教育,群众知法守法意识显著增强。围绕创建平安庐阳,出台《庐阳区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工作,严厉打击刑事犯罪;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下大气力解决一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全面开展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和道路安全形势总体平稳。行政事务管理、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未成年人保护、人防、民防、应急、老龄、档案、地方志等项工作也都取得新的成绩。
(六)坚持规范高效,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进步。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动力,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为先导,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继续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区经济委和商务局将所属43家改制企业撤并整合为33家,全面完成庐阳房地产开发公司事改企工作。扎实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严格执行编内进人和编外聘用管理规定,完善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强化财政预算管理,调整区与乡镇、街道和工业区财政管理体制;修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国有房屋租赁一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全年办理省、市、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35件,办结率100%。完成“合肥庐阳”政府门户网站改版,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荣获“数字安徽建设先进单位”和“全省政务公开先进区”称号。设置政务服务专线电话,对接市政府“12345”热线,为居民提供全天候的政务服务。进一步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不断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扎实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切实加强政府投资项目、部门预算、专项资金、民生工程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坚决查处违法违纪人员,规范了廉洁从政行为。
&nbs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