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指导思想:
以“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校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以教育教学为依托,以语文阅读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引导全校学生以及全体教师读书学习,努力为全体师生营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为师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促进我区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活动目标:
(一)整体目标
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完善师生的文化知识结构,丰富文化知识内容,培养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全体师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彰显我区学校的整体办学特色。
(二)具体目标
1、教师方面: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增强学识功底,打造一支学有专长、教有特色、富有人文底蕴的教师队伍。
2、学生方面: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读书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文化底蕴,促进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活动对象:
全区初中在校教师、学生
四、活动实施:
(一)活动指标:
能欣赏文学作品、阅读科技作品、简单的议论文、浅易文言文和诵读古代诗词,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背诵优秀诗文80篇。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二)实施途径:
1、精心组织,形成网络
学校要把读书活动与“正教风、强素质、提师能”活动相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与推动学校的素质教育相结合,与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相结合。同时,利用广播站、墙报、黑板报等各种宣传工具进行大力宣传,造成学习的浓厚氛围。要在师生中成立读书小组,切实组织好班级晨读、午间阅读和课外阅读。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建议有条件的家庭要经常性带孩子到图书馆、阅览室、书店等开展读书活动。要求家长在家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籍(时间不少于30分钟),并给予一定指导。
2、注重指导,培养习惯
学校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制订学期阅读计划,并向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各类书目(初中学生阅读书目由各学校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自行选定)。要将阅读指导课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阅读指导老师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开办“好书介绍” 、“读书心得”等宣传栏目。要教会学生写读书笔记,并要求学生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好词、好句、好段等摘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3、营造氛围,激趣引路
各学校要配合读书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阅读氛围,保证读书时间(每天学生在校读书时间不少于30分钟),让学生在宽松、自由、静雅的环境中接受知识的熏陶,学会与书本对话。各校要重视和加强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要根据教育发展新形势和新课程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淘汰那些知识陈旧、不适合师生阅读的书籍,重新添置符合师生阅读层次、引发师生阅读兴趣和适应形势要求的书籍,各校要首先配齐推荐书目中所规定的图书。每个班级都要建立图书角,可由学校图书室负责提供图书,也可由各班级学生自带图书,交流阅读,要做到常换常新。还要积极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