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1、市场功利主义思想带来学生浮躁等新情况。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过于重视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忽视基础学科的学习和人文素质的培养,缺乏进取心;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凡事以个人利益为重,不热爱集体,不关心他人,讲权利却不尽义务,团队合作能力差,缺乏奉献精神;诚信意识的差异和不平衡表现,使部分学生出现逃课、作弊和厌学等现象;个人发展能力的差异和不平衡,使部分同学表现出热衷考证“充电”,而对“两课”漠不关心的功利主义问题。
2、网络信息化带来学生鉴别力和自控力下降等新情况。网络成为我院学生获取信息的主渠道,调查显示,目前我校大学生上网的比例基本达到100%,74.9%的同学主要通过网络了解外部信息;网络的利用率也越高,42%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1个小时,25%的学生超过3小时,主要用途是看新闻时事、找学习资料、收发邮件、下载软件等,但在聊天、玩游戏和娱乐方面,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大学生角色定位能力的差异和不平衡,自身的鉴别力和控制力的差异和不平衡,使少数沉溺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或陷于不良网站不能自拔,表现出来网络成瘾的心理问题,淡漠现实生活的启示,拒绝“两课”和第二课堂的思想教育。
3、社会竞争激烈带来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等新情况。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的加剧,心理调试能力的差异和不平衡,使部分学生表现出不能应对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等造成的问题,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和自制能力差,容易产生急躁情绪,甚至过激行为。调查显示,在大学生活中,大学生遇到的最多的困难是感到孤独、苦闷、不能集中注意力、感到比不上别人、在人多的地方感到不自在等。38.4%认为自己最大的压力在课程和论文,45%的学生认为最大的压力在就业,而在就业方面,学历层次越高,压力越大。就业问题给学生带来的思想和精神的压力,引发学生功利诉求增强,对隐性的“两课”和第二课堂教育热情不高。我院建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在就业市场化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上取得一些基本经验,但是我院学生高薪择业的职业定位和现实市场需求之间的错位,给我们的“出口”引导工作带来挑战。
4教育消费观念带来学生稳定工作的新情况。我院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学生在观念上、行动上支持这一改革,并且从内心寄以厚望。调查显示,我院大学生认为与自身关系最密切,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依次是学校的师资力量(23.2%)、食堂(21.8%)、选课制度(11.5%)、图书馆藏书(8.9%)、体育设施(14.8%)等。由于是现实和理想的差异和不平衡使部分学生对高校的办学条件、教学条件、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暂时不能满足,或者遇到不满和困惑情况,多数同学会寻求正式途径找学院老师解决,但也有一些同学会表现的很激动。有的同学在网上发出各种帖子表明自己的态度,有的同学写信给校长甚至更上级的领导,给学生稳定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对思想教育工作的着力点提出挑战。
二、我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进一步增强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我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紧密结合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和师生员工的思想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加强思想理论建设、队伍建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