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区。四是抓科技重创新。大力实施科技兴工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力争到201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21亿元,年均增长32以上;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由18.5提升到35.5;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80家以上,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0家,过5000万元的企业20家以上,工业税金达1亿元以上。届时,初步形成以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为龙头、5000万元以上企业为群体的工业经济体系。
2、大力建设新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强化激励措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要突出特色,发展壮大农村新产业。始终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核心,重点培育扶持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具有竞争优势的农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拉长制糖、肉类加工、茶叶果蔬加工等三条食品加工产业链条及竹木加工产业链条,形成四大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湖南食品工业强县、森工产品大县。把农产品基地作为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实现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重点以实施国家大型粮食生产基地、农业综合开发、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为契机,抓好优质稻、果蔬、优质茶叶、良种猪、水产品、林竹产品基地开发建设。大力推进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积极培育各类协会、专业合作社和贩销大户。二是要提高农民素质。把提高农民素质、培育一代新农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来抓。结合我县实际积极开展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农民转移就业培训,非凡是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开展柑桔、茶叶、药材、良种猪、水产、反季节蔬菜等种养技术的培训。加大农民转移就业力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三是要改善农村面貌。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好。从解决规划、资金、土地指标等实际存在的问题入手,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全面加快乡村连通道路、教育医疗设施、基本农田水利、人畜安全饮水、生态环境保护、农村新能源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在原有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选择条件好的村,提升标准,建设一批新农村的样板村。
3、发展提升服务业。重点是加快商贸物流业和旅游业发展。商贸经济是现代经济的重要形态,是更具商机和活力的经济。随着我县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产业选择的空间大大拓宽,发展商贸经济的条件逐步成熟。因此,要用战略的眼光,超前的思维,不失时机地把发展商贸经济作为我县新
(二)突出改革大推进,在激化发展活力上实现新跨越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重新调整生产关系和利益分配关系的一场革命,必须坚持超前思考、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要继续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企业改革。遵循“积极慎重、稳妥推进”的方针,通过2-3年的努力,全面完成县属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