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国土资源利用、土地资本经营成效明显。
2、基础设施有效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交通方面,邵怀高速**段、竹城公路**段路基工程已经基本完成;近两年改造通乡公路7条,总长98.5公里;新建通畅公路(村道)32条140公里,新建通达公路(通村)50条200余公里,全县交通骨干网络逐步完善,大交通格局初见端倪。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巩固了以蓼水、平溪、黄泥江、大业为主的四大自流浇灌体系,全县大部分农田在连续干旱50天的情况下,能够做到旱涝保收。电力建设方面,全县小水电站达到56座108台,装机容量54245千瓦;建成县城110千伏变电站和城南等6座35千伏变电站;318个村完成了农网改造,累计投入7736万元,为全县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年可为农民减负800余万元。城镇建设方面,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高沙、山门、石江等9个镇的城镇体系规划。县城形成了“三纵两横”即雪峰路、桔城路、双洲路、文昌路、蔡锷路五条主干道和双龙路、峡口路、新村路等8条次干道的城区街道框架,建成了雪峰文化娱乐广场,开工兴建了羊丝坳工业新城区,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2年的6.2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8平方公里,人口由5.8万增加到8万。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49平方米,非凡是农村住房,总体来看,无论是居住面积,还是外观设计,在全市各县市区处于领先地位。
3、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企业改制工作硕果累累,2002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制83家,改制面达到86。通过改制,盘活了存量资本,转换了经营机制,增强了企业活力,增加了就业岗位,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基本形成。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2004年取消了除烟草税以外的农业特产税,2005年又全部免征农业税,加上对农民的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近五年全县农民共得实惠8932万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清理减少了行政审批项目105项。财税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设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工资统发中心、集中采购中心。商业银行改革规范、稳妥实施,进展顺利。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至2005年,全县累计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内资10.5亿元,其中,2005年到位县外资金47393万元,比上年增长77;到位境外资金43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0.3。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2005年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903万美元,增长121.5,近五年年均增长28.5。目前,全县已有7家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形成了“乳猪为主,多点支撑”的出口格局,其中我县乳猪出口已占香港乳猪市场的五分之一。
4、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显著。深入开展了“改陋习、树新风”、打造诚信**、“知荣明耻、从我做起”等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和改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涌现了一大批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履行职责,有效行使职权,法律实施和监督工作力度加大,依法行政更加规范。人民政协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统战工作有了新进展。重视党管武装工作,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显著成绩。较好地发挥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老干部、老龄和关心下一代工作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
四五”普法工作成效显著,全社会法制意识明显增强。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顺利完成了乡镇和村级换届工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