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参观我区新农村建设工程,向全区民营企业推介项目,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参加新农村建设,先后5家本区民营企业投入资金2亿元参与建设,项目涉及交通、休闲娱乐、公园开发等多个领域。
在城乡一体化工作中,机关支部主动与联系村、联系社区联系,党组书记亲自带领2名党员同志深入村、社、院落、楼栋,积极指导村(社区)开始实名制调查,积极协助村(社区)开展转岗就业培训,并积极联系会员企业提供工作岗位,解决困难弱势家庭就业,经过努力为村(社区)提供岗位30个,实际解决就业5人。其次是积极组织民企招聘周活动。按照省、市工商联的总体部署,**区工商联在4月份举办了为期10天的**区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16家执常委企业、13个基层商会、1200家民营企业参加了招聘周活动,提供岗位5000个,达成意向性协议500个。三是积极协调会员企业新晨公司开通乡村公交,解决村民出行难。四是组织会员企业献爱心活动,并将所捐款物及时送到困难弱势群众手中。
(二)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
1、调查研究,参政议政是工商联的重要职能。年初,机关全体干部深入部分常、执委企业了解情况,调查研究。通过走访,进一步摸清了会员企业的呼声和愿望以及一些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社会舆情。对各街道商会的工作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各地在工作中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很受启发,增强了做好工商联工作的信心。二是在积极发动工商联界别的政协委员和会员企业中的人大代表,就全区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些亟需重视和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撰写各类提案和建议案,积极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据统计,全区工商联界别的政协委员和非公人士中的人大代表向“两会”提交了各类提案和建议案件8件。三是积极参加了省、市、区政协对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民主测评工作,采取走访调查、问卷评议、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企业家呼声,收到30多条意见和建议,不少意见或建议非常中肯。四是健全投诉网络,畅通民营企业反映问题渠道。通过召开执委会、下企业调研、电话询问等方式,了解把握执常委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做到件件回复,企业表示满足。
2、充分发挥区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服务作用,努力当好党和政府联系、治理民营经济的桥梁和助手。一是定期召开区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研究分析我区民营经济发展运行状况及指标完成进展情况,形成建议、措施,坚持每季度上报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二是牵头做好相关部门的综合协调和沟通,部门之间形成了互通情况、主动配合的良好局面,相关职能部门都能及时准确提供数据和资料,建立了直接、畅通、高效的沟通渠道;三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加强与民营企业的联系,多次深入到重点优势民营企业搞好调查研究,更多地了解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情况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动态,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形成了“关于江安河生态公园建设的几点建议”等指导性意见,更好地服务于全区民营经济工作;四是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法律、技术咨询及财务治理等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上半年,组织民营企业参加各种短期培训班3期130人次,受到企业普遍欢迎。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适应新形势工商联工作的需要
1、抓好领导班子和党风廉政建设,努力展示领导干部队伍新面貌。切实加强学习,制定党组学习制度,定期召开党组扩大会,组织学习讨论两个《条例》,及时传达上级的会议精神,确保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