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局200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狠抓灾后重建和粮食生产,全县农业和粮食生产形势良好
一是全力搞好灾后重建。全县共完成补、改种面积12万亩,加强灾后田间治理25.2万亩,修复灾毁大棚0.4万亩。在土桥镇宽量村、田庄乡洪流村、附城乡江头村创办了水果灾后培管、灾后蔬菜育苗、灾后蔬菜生产3个示范片。向上级争取农业救灾资金三批共198万元,以种子(苗)、化肥等补助形式及时发放到灾区农户。二是加强了惠农政策的落实。大势宣传国家“十项惠农政策”,共发放宣传光碟332张,张贴宣传标语900份,发放宣传资料3.2万份,使惠农政策深进人心,家喻户晓。对全县早、中稻面积进行了核实,确保水稻良种补贴等政策资金落实到户。三是有效制止耕地抛荒。将《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解决耕地抛荒题目的若干意见》(郴政发[2008]5号)文件转发到各乡镇及有关部分,要求各乡镇及有关部分认真落实文件精神,摸清底子,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耕地抛荒的题目。据我局统计,全县耕地抛荒面积364.28亩,有关乡镇正采取措施复耕。四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县政府成立了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与乡镇签订了食粮生产责任书,明确了赏罚措施,制定了2008年全县粮食生产方案,出台了激励机制,对种植水稻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每亩奖励100元。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在三星城郭和附城廖家分别建立万亩超级稻高产示范片和百亩亩产900公斤攻关片。
二、加强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农民综合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明显进步
一是抓好了“阳光工程”培训,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各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共招收农村学生940人,培训专业有计算机应用、文秘、汽车驾驶等12个,现已结业的有420人,在读520人,其中转移就业的有386人,就业率为91.9%,培训后就业学员的人平月收进达到1400元。二是抓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进步了农业科技水平。今年共确定培训示范村45个,培训基本学员1800名、创业学员45名、村级动物防疫员45名,培训主导产业有超级稻栽培、杂交水稻制种、水果种植、蔬菜种植、家畜养殖等5个。累计下乡开展科技培训和指导22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万份,举办培训班240期,培训农民12000人次,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12项,示范村农业实用技术应用面积达85%以上。三是抓好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的进步。全年计划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5万亩,推广配方肥1500吨。已对全县4028户农户的施肥情况展开调查,取回土样4626个,取得化验数据28462个,发放施肥建议卡8万份。创办千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片51个、百亩村级示范片316个。预计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每亩能节约本钱20元,增产5%,全县增收节支1800万元。四是搞好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了农田抗灾能力的进步。以世行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为平台,建设浇注水渠28.6千米、维修机耕道13.2千米、种子晒坪1800平方米,田埂硬化28.6千米,基地防洪抗旱能力明显增强,配套设施基本完善。
三、注重农业投进品和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环境逐步好转
一是加强农资市场监管。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等的方式,对全县农用物资质量进行全面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共检查化肥、农药、种子经营网点110家,查处未经审定的杂交水稻品种10个3160公斤;没收禁止销售的高毒农药60公斤;查封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