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优化种植业结构,建设好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2008年计划实现反季节无公害蔬菜5万亩,优质稻8万亩,马铃薯基地2.5万亩,优质水果基地(葡萄、脐橙、九阡李)2万亩。加强对基地建设治理,做好基地建设中各项科技措施的落实,做到建成一片见效一片。在建设基地过程中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经营治理,通过订单来解决农产品产后销售问题,同时加强对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开发。
(三)加大项目申报力度,加强项目治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20
08年,在继续组织实施好“无公害大蒜项目”“洪灾稻田改种项目”“农村能源建设”“种桑养蚕生产示范”等项目基础上,加大项目治理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发挥项目投资效益。加大对果蔬、粮食增产、种桑养蚕等项目申报工作力度,努力争取400万“植保工程”和100万“测土配方施肥试点”等项目得到实施,力争项目投资高于2007年的投入。(四)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做好冬季农业开发和夏收粮油作物的配套技术措施的落实,重点推广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完成超级稻种植5万亩,水稻旱育稀植5万亩,玉米育苗移栽5.5万亩,马铃薯高产栽培2.5万亩,无公害蔬菜栽培5万亩,平衡施肥及配方施肥10万亩,作物病虫害防治率在95以上,农业科技培训2.5万人次,建立科技示范户250户。建成1500口沼气池。
(五)继续发展订单农业。努力实现农业生产投资风险最小化。全县订单农业争取完成2万亩,新增无公害基地认定5个村以上,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品种2个,转换认证品种3个,新成立各类经济合作社5个,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到150人左右。
(六)加大执法力度,构建护农平台。实现传统的自主型农业向现代的法制型农业转变。一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行政执法规章制度;二是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执法队伍和执法体系;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各种破坏农业生存环境行为的打击力度;四是进一步依法维权,切实保护农业和农民的利益,组建农业行政服务中心,为广大农户实行“一站式服务”。
(七)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通过开展各种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扩展就业门路,进一步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探索职业培训与劳动力转移的有效衔接机制,从体制、机制、组织方式、使用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实现技能培训、就业介绍、就业后服务治理的一体化和规范化,提高输出率和使用率。着力向县外、省外输出,2008年计划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500人。
(八)搞好农业污染面源普查与治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开展农业污染面源普查工作,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严格控制工业、生活及农业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对耕地和水资源环境造成的污染。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的申报工作,争取申报绿色食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切实加强对农产品从生产到市场各环节的治理。
(九)加强农业队伍建设,树立“三农”服务新形象。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切实抓好农技体系建设和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认真抓好“五五”普法宣传和计生“三结合”工作,加大依法行政力度,执行政务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围绕创建“平安**”的目标,强化安全生产及消防意识,加强禁毒工作,防范和抵御非法宗教的渗透。逐步理顺工作关系,完善工作机制,增强工作责任心,确保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调查研究更加深入,各项工作平衡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