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示范工程是农业部门的工作重心,是有力促进农业科技转化应用,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全力支撑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按照《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意见》(保政发〔2009〕1号)文件精神和县人民政府的有关要求,全面展开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帮扶致富工作。
2009年计划完成水稻精确定量节本增效栽培示范50亩,由县农科所承担;县级农业科技示范样板3块,其中:1、达丙村300亩水改旱高产示范样板,由县种子管理站承担;2、田园镇二里坡茶园100亩无性良种茶丰产栽培样板,由县茶科站承担;3、田园镇九甲村100亩稻鱼工程示范样板,由县水产站和植保站承担;乡镇级农业科技示范样板13块,每个乡镇举办一块,以应用科技解决[本文由网站]当地生产突出问题和农民增收为主要内容。
全县共抽调38名农业科技人员,分别进驻17个村,完成科技样板2580亩,其中粮食样板1480亩、丰产茶园样板550亩、蚕桑新植样板100亩、稻鱼工程示范350亩,水稻精量栽培50亩,甘蔗样板50亩,辐射带动1.2万户5.4万人。
通过农业局组织县农科所、种子管理站、植保站、水产站等单位科技人员组成专家组分别测产验收:县农科所在右文村举办的10.2亩水稻精量栽培示范样板平均单产达845.6公斤,比去年单产550公斤增316公斤,增合57.5%。由县种子管理站在达丙村创办320亩水改旱杂交玉米高产示范样板亩单产571.21公斤,比一般亩单产545.45公斤增25.76公斤,增合4.7%,与种植水稻亩产150-250公斤计算,亩效益增加100-250元。县水产站、植保站在九甲村举办350亩稻鱼工程示范样板,平均每亩增收产值427.77元,其中鲜鱼亩增收373.77元,水稻增收产值54元。其它站所和农业服务中心创办的粮食、茶叶、甘蔗、蚕桑等样板都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
今年1700户科技示范户粮食总产达315万公斤,与去年相比增25.2万公斤,增合8%,总收入达1869万元,与去年相比增加289万元,增合15.5%;农民每户纯收入达11300元,与去年相比增加1809元,增合16%。
17个示范村粮食总产达2717万公斤,与去年相比增157万公斤,增合5.8%,总收入达27109万元,与去年相比增加3117万元,增合11.5%;农民每户纯收入达9500元,与去年相比增加1216元,增合12.8%。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比上年增273元,增合13%。
示范村主要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96%;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6%。
一、主要做法、经验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农业局成立了由局长为组长的科技进村入户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对农业系统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工作的领导、指挥、督促和检查,制定工作方案。局属二级单位和十三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分别成立了科技进村入户领导组织机构,负责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农业局党委始终把支部建设放在首位,在抽调的38名农业科技人员中,党员26人,占总人数的68%,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加强管理、搞活机制。根据专业及所进驻乡村实际,农业局与农科人员签订工作目标责任制,定期、不定期进行工作检查。工作实效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定、聘任的重要依据,作为年度履职考核的主要内容。对考核合格,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