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两委”牵头成立协会,上联龙头企业,下联农户,引导农民发展主导产业,而村“两委”以协会名义收取管理费和检测费,实现了单一产业村庄农民致富、农业税费取消后村集体增收双“破题”。张应镇臧家庄村“两委”,成立了蔬菜协会,规划实施万亩出口标准蔬菜基地,并引进青岛福生食品有限公司和青岛亚是加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基地“龙头”企业,实施订单种植,农户亩均收入达3000元,高出传统种植1倍以上。村集体以协会名义从中收取管理和检测费用,2008年实现村集体收入20万元。三是依托营销大户,大力发展大户带动型经合组织。我市充分发挥农村营销大户和经济人的资金实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牵头建立经济协会,把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达到生产虽然分散,但销售联合的目的,形成闯市场的合力。胶西镇蔬菜协会,最初由12位营销大户自发组成,带动农村经济人300余人,建立了占地40亩的苑戈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招徕各地客商400余户常年在此设摊收购蔬菜。他们与农户签定供销合同,在胶西镇推广种植无公害蔬菜3万亩,年交易量达20万吨,实现交易额1.2亿元,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四是依托种养大户,大力发展产业拉动型经合组织。我市突出规模、特色、效益,由农村种养大户牵头,充分发挥其技术、管理经验及资金、销售网络优势,吸纳农民种养户参与而共同组建的协会。营海镇养猪专业大户郑方玉,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其经营的鑫玉良种场发展到存栏母猪170头、年出栏生猪2万头的规模。为带动农户共同致富,于2003年吸纳其他养殖户成立了**市养猪协会,推广应用新型技术、饲料,提高了养猪效益。目前该协会拥有会员120余个,遍布青岛市8个区(市)、25处乡镇。五是依托科研项目产业,大力发展项目主导型经合组织。我市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先后引进多个高新科技项目,在其带动下组建了多家协会。依托青岛畜牧研究所开发的肉羊科研品种,成立了**市肉羊产业化协会,建立了万只规模的核心育肥基地2处、可存栏200只的村级育肥基地40处,还将带动全市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发展优质肉羊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依托青岛农科院开发的马铃薯新品种,成立了胶莱镇马铃薯协会,给农户提供良种、技术指导及市场销售等服务,带动农户种植马铃薯面积达5.5万亩,占全镇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74%,带动农户人均增收500元以上。截至目前,我市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涉及到蔬菜、养殖、科技等各个生产领域,共带动农户6.8万户
,占全市农村总户数的36.2%,会员人均增收7080元。2002年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农村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工作八个试点县(市)之一,2003年在全省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交流,2008年被青岛确定为农协复查登记试点市,并在全国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现场会议上做了书面交流。今年5月份,青岛市在我市洋河镇召开现场会,对我市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了推广。 四、围绕主导产业兴龙头,在增值带动上求突破 建好一个龙头企业,就可以带动一方经济、富一方农民。我们始终把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关键环节来抓,重点培植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小城镇和工业园区集中;扶持一批发展前景好、实力较强的规模龙头企业,向组建企业集团方向发展;辐射带动一批生产、加工、销售相关产品的连锁企业,实行多层次系列化开发,努力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多次增值增效,初步形成了外向型区域化集聚膨胀的格局。据统计,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累计达361家,其中投资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43家。2008年完成总产值119.9亿元,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