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在的问题
1、畜牧业越冬度春形势不容乐观。受前期大风天气、后期持续干旱的影响,牧草长势普遍较差,草场返青迟,农作物秸秆产量较大幅度降低,牲畜膘情差,畜牧业越冬度春将面临严峻形势。
2、农牧业、农牧区发展基础依然薄弱,需要继续加强科技体系、农田与草场、农村能源、农牧业科研、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等建设。农牧项目投资问效、后续管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防抗灾条件差,急需从饲草料基地、饲料加工、暖棚圈建设、预测预报等方面加强基础建设,改善防抗灾条件,提高该地区防抗灾能力。
4、科技支撑能力还比较弱。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员少、素质较低、手段落后,科技创新不足。科技尚未成为农牧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5、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资金申报制度不完善,管理机构不明确,审核批复时间长,影响了专业合作社发展,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数量少、水平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能力不强。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类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与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扶持引导。
二、农牧业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1、农牧业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按照年初制定的农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实现3.5亿元、争取国家投资2.5亿元的目标,今年,该地区实际争取农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6699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3140.45万元(特色产业项目总投资2313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4950万元;中央扩大内需新增项目总投资30482.6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6996.02万元;其他面上项目总投资13377.3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1194.43万元),国家投资部分资金已全部到位。预计农牧业项目建设到年底完成总投资5.10亿元,其中国家投资3.10亿元(含完成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建设总投资1.5亿元,其中国家投资8000万元)。通过实施农牧业各项项目建设,今年项目累计涉及农户72995户,覆盖面达36.5万人,其中羊短期育肥、人工种草、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增收项目项目区人均增收597元。基础建设项目中仅乡镇兽防体系建设项目,参与项目建设的农牧民群众就达32500人次,人均增加现金收入2500元。
2、种植业在多灾重灾影响下获得较好收成。共落实农作物播种面积127.96万亩,比上年增加0.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6.62万亩(青稞播种面积64.31万亩,比去年增加0.36万亩),占总播面积的60%;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3.31万亩(其中油料作物15.13万亩,蔬菜面积18.18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26%;饲草料作物播种面积18.03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14%,粮、经、饲三元比例保持去年的60∶26∶14。据理论测产统计,今年全地区的粮油预计产量为36.6万吨,比上年减少1.3万吨,其中粮食为34.04万吨(青稞产量为27.23万吨,比上年减少1.17万吨),油菜2.56万吨。
3、畜牧业在狠抓疫病防控下稳步发展。全地区仔畜成活达202.87万头(只),成活率90.4%,比去年减少3.5个百分点;成畜死亡99071头(只、匹),死亡率1.7%,比去年增加0.56个百分点;牲畜总增192.97万头(只、匹),总增率33.45%,比去年减少1.95个百分点;预计出栏牲畜202.87万头(只),出栏率35.17%,比去年减少0.23个百分点;年末牲畜存栏控制在566.84万头(只、匹)。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