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去年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加快部署工作安排。建设生态文明,深化农业环境保护,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继而加快实施好20*年的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
一、政府加快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一)认真开展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农业部及省农业厅有关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会议及文件精神,按照农业部《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从5月22日至6月20日,我州在8县全面开展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完成了调查表的统计并形成调查评价报告。这为制定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规划和秸秆利用项目评估提供了依据。据调查评价数据显示,根据20*年至20*年主要农作物产量的估算,全州播种面积约405.6千公顷,每年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约为164吨,可收集资源量约为132吨。现有的秸秆利用方式主要是用作饲料(稻草、麦秸),另有部分用作燃料(烟杆),一部份废弃及焚烧。扣除上述竞争性用途,全州秸秆可利用资源量约86.2吨。通过预测,未来5-15年,全州每年约有88吨可利用秸秆资源量。
(二)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圆满结束。
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精神,污染源数据是重要的基础环境数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全面掌握我国环境的重要手段。农业污染源包括种植业源、水产养殖业源和畜禽养殖业源。通过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从20*年12月至20*年4月,我州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圆满结束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按照省普查办的要求,州污染源普查办农业组在认真复核每个普查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普查数据分析,形成了技术总结及分析报告,并通过了省级部门的验收。本次全州农业污染源普查对象共6738个,其中,种植业源5693个,水产养殖业源450个,畜禽养殖业595个,覆盖全州8个县102个乡镇1个万亩农场。通过数据分析,三个污染源共同特征为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铜和锌5个污染物的产生及排放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其次是种植业源的农药、农膜和秸杆的流失给农业环境造成污染。
(三)继续做好外来入侵生物调查及防控工作
1、开展外来入侵生物调查。
根据省农环站《关于开展20*年外来入侵生物调查的通知》和《20*年*省外来入侵生物调查实施方案》要求,为全面摸清和掌握我州外来入侵生物的分布情况和生长环境,以便更好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外来入侵生物的扩散和蔓延,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站结合*州实际,今年承担了薇甘菊、马缨丹、肿柄菊、水葫芦、水花生、三裂叶蟛蜞菊等6种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的调查任务,在全州8县全面展开调查工作。从8月30日至10月10日止历时两个月,圆满完成了调查任务并形成图文表俱全的调查报告及总结。本次调查的6种生物中,在我州共发现有马缨丹、水葫芦、水花生、肿柄菊这4种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发生并造成不同程度危害,危害面积22.474333万公顷,其中耕地发生面积3.2986万公顷,林地发生面积6.52万公顷,草场发生面积3.4118万公顷,其他生境发生面积9.243933万公顷。
2、抓好边三县的薇甘菊预警监测工作。
为有效防止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薇甘菊的入侵和危害,按照去年省农业厅在我州*、*、*三个边境县设置30个薇甘菊预警监测点的工作安排,结合今年开展的外来入侵生物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