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而这种课程体系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不断进行更新,因为“整合”是一个过程,而非一劳永逸的结果。另外,科学的、理想的、全面的课程整合一时难以达成,是否可以先降低一些要求?是否可以首先进行局部的整合?假若这样做可行的话,我们可以积累经验,为实现理想的课程整合打基础。
二、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设置,进行课程整合实践
课程设置是指根据特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组织和编排课程的系统化过程,它受一定的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观的决定和制约。因此,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调整能否到位,直接影响着课程整合的实施。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还有许多亟待改进之处。课程设置常借鉴本科院校,没有形成高职特色和学院特色。加之,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较新的复合性学科,许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往往都是“课程的拼盘”。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角色一旦确定,不少学生就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由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狭小,导致课程设置目标定位过窄,内部结构极不合理。这种在课程设置上较大地倾向于按学科专业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过分强调学生对未来所教学科领域知识全面、系统、精深的掌握,而授课教师又一味强调本门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与其他课程长期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严重背离了体现“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中心的思想,其结局只能是传授学生一部分理论,而学生缺乏实践操作经验。这种课程设置的弊端还表现在:由于学科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强调系统、精深,专业课程设置向纵深分化,造成门类多、科目杂、体系散,主干课不突出,课程之间缺乏横向联系、贯通,致使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欠佳。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上,要一改传统的非此即彼的一元选择,也不再置学生与社会的需求于不顾,单纯地追求学科体系的严谨和完整,而是要充分考虑课程的整体功能,追求学生、社会、学科之间最大限度的统一,寻求其整体价值的融合。具体落实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出,优化组织各类课程,使之相互补充,充分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功能,并突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结合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其中,课程整合无疑适应了这一迫切需要。
二、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设置,进行课程整合实践1.对于《网上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整合
《网上贸易实务》是电子商务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也是全国助理电子商师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对于学生从事电子商务及网上贸易业务尤为重要。本课程整合后包括网络营销和电子交易两大模块,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网络营销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理解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整合,熟识网络商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的相关常识和具体做法,了解网上单证流程的设计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电子合同的签订过程和电子合同的签订中身份认证的重要意义以及电子交易过程中电子信用卡、电子钱包等的相关常识和基本运用方法。为此,我们整合教学内容,编写了教学讲义,并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软件,以加强教学效果。
在具体讲授中,以助理电子商务师的考证大纲为主要依据,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我们在讲授过程中,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将教学内容与相关的网站、网页挂钩,比如:在讲授网络商务信息搜集中搜索引擎的应用,直接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