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县率先在全市组建商务局,并加挂**县招商局、**县外事办、**县经济协作办牌子,实行“四合一”工作机构,主管全县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外经外贸、内贸市场流通、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工作至今。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商务、招商、外事等主管部门的帮助支持下,我县商务工作紧紧抓住“活商务、扩内需、引资金”这条主线,按照营造环境抓招商,抓好招商促发展;开拓市场兴贸易,规范秩序活流通;深化改革保稳定,规范制度树形象的工作思路,全面有效地推进**商务的各项工作。2009年**县商务局局长陈红钢被国家商务部、国家人事部评为全国商务系统先进工作者。
一、强化服务,突出发展,奋力实施“开放兴县”战略
2009年至今,全县累计引进招商项目57项,协议资金118.8亿元人民币,实际使用国内县外资金25.89亿元人民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71亿元人民币。引进外资企业5户,实际使用外资730万美元。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4771万美元。其中2009年1-8月,引进项目20项,协议资金55.76亿元人民币,实际使用国内县外资金10.73亿元人民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6亿元人民币,完成进出口贸易674万美元。
(一)明确目标,创新思路,项目引进成效凸现
针对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在招商中重点围绕我县农业、市场、交通等优势,加大中小型项目的包装、引进和现有企业的整合力度,实现了中小型项目聚集式发展。
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充分挖掘我县土地、气候、水资源及农副产品种植加工优势,加大农业项目的推介、引进和整合工作,先后引进5000吨/年的朝鲜蓟深加工项目(华侨农场)、2000亩蔬菜种植供港基地项目(芳华)、3000亩苜蓿草种植加工项目(马街)、万头奶牛养殖及奶制品加工项目(大莫古)、30万头/年生猪屠宰分割项目,10万头/年肉牛深加工项目和已签约的茧丝绸深加工项目(选址)等17户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了以坝区为主体、半山区为辐射的农特产品种养殖加工格局。
在工业发展方面。紧紧抓住我县工业门类多、科技技术含量低的现状,采取盘活存量、扩大增量的办法,内引外联,以商招商,引资引技进行嫁接提升,成功引进了浙江、广东、福建、山东等地160多人投资商投资**工业项目。目前,风力发电、煤矿开采、维生素k3(b3)、20万吨硫酸、服装生产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有力支撑了**化工、造纸印刷、建筑建材、机械制造、能源、茧丝绸(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七大支柱产业的做大做强。
在市场建设方面。依托我县交通、区位优势,强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成功引进云南四方公司建设南昆铁路**火车站战略装车点,引进云南惠滇经贸公司建设西桥物流中心,引进福建客商建设西桥大型建材城,促成云南博大建筑公司回乡建设圣邦大酒店,引进四川图腾集团投资旧城改造。同时加大整合**建材、粮食、水果等专业市场的投资力度,形成了窑上钢材市场、北门二手车交易市场、东门农贸市场等一批地方特色市场,进一步繁荣了**城乡市场,优化了**商品流体系,加快了**作为滇东货物集散中心的建设进程。
(二)履行职能,诚信服务,全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根据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县招商引资联动考核方案》,我局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全力投入招商引资。一是调整充实对外开放招资引资工作的领导力量,主要领导集中主要精力抓招商引资工作,并由招商科、企业服务科、办公室等业务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