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粮食流通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国务院正式颁布施行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在实行粮食直补的前提下,全国粮食购销市场放开。我省国有粮食企业在减员增效的基础上正在进行进一步的产权制度改革,这些新的改革都给粮食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局坚定不移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 2008年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收购指标完成情况。到10月31日,累计收购原粮12.66亿公斤,比去年同期5.7亿公斤多收了6.96亿公斤,同比增长了122%。(预计全年收购原粮14.69亿公斤,比去年8.27亿公斤多收6.42亿公斤,预计增长78%。将完成省里下达计划的183%。)其中:收购小麦5.55亿公斤,同比增长了238%;收购稻谷7.1亿公斤,同比增长了77%。共收购油菜籽0.77亿公斤,下降了26%。
2、销售指标完成情况。由于去年水灾、高温的影响,粮食收购及库存大幅度下降,截至10月31日,累计销售原粮6.11亿公斤,比去年同期少销售10.39亿公斤,减幅为 63%。其中:销售小麦1.61亿公斤;销售稻谷4.5亿公斤。预计全年可销售粮食8.1亿公斤,同比下降62.5%。
3、粮食库存情况。截至10月31日,全市粮食总库存13.5亿公斤,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5%。其中:商品库存10.08亿公斤,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8%。
4、企业经济效益情况。截至10月31日,全市粮食企业共实现利润2584万元,其中:粮食购销企业实现利润2966万元,附营企业亏损382万元。比去年同期亏损24962万元增盈27546万元。预计到12月末全市粮食企业将实现利润2300万元,其中:购销企业预计盈利2800万元,附营企业预计亏损500万元。比去年同期亏损25529万元扭亏增盈27829万元。
5、粮食订单工作完成情况。全年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共和农民签粮食收购订单面积622万亩,完成省里下达任务的478.5%,其中:小麦订单183.1万亩;油菜籽订单64.4万亩;稻谷订单374.6万亩。到目前为止,实现订单收购103.4万吨,完成省里下达任务的345%。
6、粮食企业自身改革情况。根据省政府皖办[2003]90号精神要求,到10月末,全市8个县(市)、区已全部制定了粮食购销企业的第二步改革方案,并上报当地政府审批,其中有5个县(市)、区的改革方案已获政府批准,琅琊区的改革工作已实施,并通过了省局验收。全市有91个附营企业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占附营企业总数的76.5%。全市现有附营企业63个,减少了47%。
二、 2008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1、积极适应粮食工作新形势,加快转变机关职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要求粮食行政管理机关必须转变职能。正在由“小”向“大”转变。逐步跳出部门的“小粮食”,立足于社会“大粮食”,用全新的方式和手段,建立起竞争、有序的粮食流通市场和调控有力、保障供给的粮食应急体系。正在由粗放管理向行业指导转变。指导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是建立现代法人治理机制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