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财政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大力组织收入,积极培育财源,财政收入实现了跨跃式发展。财政支出以关注民生,关爱民情为主题,大力向关乎社会保障和“三农”方面倾斜,努力建设公共财政。离休老干部是我县一笔宝贵财富,更是财政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为做好老干部“两费”工作,我们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实施中办厅字[2000]61号等文件精神,本着科学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了离休干部“两费”的三个保障机制,有效地解决了“两费”落实中碰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做到了保障对象无遗漏,保障金额无拖欠,保障项目无“后遗症”,达到了单位满足,老干部满足的效果。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离休人员情况:我县现有离休干部265人,其中中共党员106人。按享受待遇分,地级3人,副县级以上74人,局级50人,其余人员138人;按参加工作时间分,抗日时期42人,解放战争时期218人;按行业分,县直单位126人,学校教育67人,政府单位7人,企业65人;居住城中地区的105人,乡镇农村150人,异地安置10人。
(二)“两费”落实情况:从1996年开始,我县离休人员工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实行社会化发放。离休人员工资(包括交通费、护理费、增发工资)加上历次调资,财政均予以足额安排,及时发放到位。离休人员工资性支出年均增长率在20以上,到2006年达到588万元;医药费根据政策一直实行“实报实销”,由财政局公费医疗办专门负责发放。报销标准不断提高,由2002年的3000元/人年提高到2006年8000元/人年,2007年,更是提高到10000元/年人。
二、基本做法
(一)财政统一治理。离休人员中有行政事业的,也有企业的;有居住在县城的,也有居住在乡村和外地的;有原职务高的,也有原职务一般的;有能发了工资的,也有发不了工资的。构成比较复杂,居住比较分散,所属单位不一,治理比较困难。为了不让这些为新中国建设流过血流过汗的功臣们再流泪,我们对他们“高看一眼,厚爱一分”,认真落实和解决好各项生活待遇,让他们安享晚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此,我们将离休人员“两费”足额列入财政年初预算,改变了原来多头发放存在的欠发、漏发和发放不及时的现象。
(二)建立长效机制。为了确保离休干部“两费”保障机制正常有序地运行,我们县在认真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闻喜县离休干部离休费、医疗费保障机制财政支持机制》。明确了财政局、老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自的职责,坚持老干工作“不越位、不缺位”,做到了人有单位管、钱有地方出、服务有保障、两费无拖欠。我们财政部门认真贯彻机制要求,逐步建立起了“财力有保障、资金有专户、发放有时限、运行有秩序”的长效机制。
(三)强化财政监督。为搞好资金监督,我们财政部门建立了五个台账,把好五项关口。五个台账分别是:企业领取基本养老金人员台账、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台账、领取失业保险人员台账、再就业人员领取基本生活费台账、领取城市农村低保人员台账。五个台账的建立是我们对发放情况有底数,克服部分单位人员增减的随意性。严把五项关口分别是:一是严把基金收缴入库关。各经办机构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基金专用票据,实行“票款同行”,每月末将票据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