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密切关注民生问题,把群众体育工作放在首位
以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为指导,关注人民群众身体素质,着力推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进程,将城乡一体集成推进群众体育工作作为关注民生的重要途径,认真组织市民参与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科学健身,树立健康理念,使体育成为市民生活的重要部分。
(一)强化健身活动组织领导。以国务院将每年8月8日确定为“全民健身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健身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将2009年在全市开展的全民健身活动主题确定为“文明*、运动*、活力*”,拟定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实施意见》并报经市政府同意,由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各区(市)县及市级各部门,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为主任,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市)县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全民健身活动组委会。同时,报请市委、市政府将“组织全市性全民健身活动100次以上,参加市民超过1200万人次”纳入2009年市委、市政府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并联合市委目督办、市政府目督办下发了《关于印发〈2009年*市全民健身活动专项目标〉的通知》,细化了有关部门和各区(市)县的工作职责和目标,对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实施起到了有力的监督作用。我们还通过开展全市全民健身活动调研,形成了《“运动*”全民健身行动实施方案(2009-2012)》和《“运动*”全民健身行动计划(2009-2012)》,为我市全民健身活动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轨道,建成全民健身多元化服务体系,形成“运动*”全民健身活动品牌作好准备工作。
(二)认真组织群众健身活动。通过组队参加四川省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比赛,使更多的市民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全市参与选拔的运动员超过67万人次。圆满完成了承办四川省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18个项目的比赛和大型展示活动的组织任务,荣获了最佳赛区称号,得到省、市领导和广大市民的充分肯定。在纪念“5.12”大地震一周年之际,举行了都江堰市、崇州市、彭州市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的“板房体育活动”。通过市场化运作,开展2009安利纽崔莱健康跑、2009水城新津龙湖国际名标赛艇表演暨传统龙舟会等活动。组织了8月8日首个“全民健身日”活动,来自全市各行各业上万人次的市民群众参加了*体育中心主会场的活动,其中包括来自地震灾区的残疾人,各区(市)县分会场的各种全民健身活动也吸引了近21万人次参加了。此外,指导、协助各区(市)县制定本地区全民健身活动实施方案,将全民健身活动沉下去,重点放在社区和乡镇上,结合庆祝国庆60周年和九九重阳节等,开展了“sm”杯羽毛球比赛、百村篮球赛、“运动*·相约游泳”全民健身水上趣味活动、*市首届职工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健身活动。
2009年,共组织全市性体育活动150余次,参加活动人数达1500余万人次,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
(三)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把“城乡一体化”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与灾后体育设施恢复重建相结合,加大对标准化农民健身工程(一个标准篮球场及两张乒乓球台)的投入。安排体育彩票公益金150万元,并报市财政安排专款100万元,用于器材的采购安装,完成了218套“农民健身工程”和91条健身路径的安装并投入使用,培训了1580名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此外,会同市教育局筹集资金250万元,用于4个灾区学校体育器材购置、14个区(市)县的标准化学校和体育器材缺乏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同时,按要求做好监督、检查灾后重建项目和资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