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课5起,清退违规补课费1.15万元,对南宾小学累教不改、多次违规补课的一教师给予了调离该校,到缺编的山区学校任教的处理。从而树立了石柱教育良好的形象,党群关系,政群关系有了明显改善。
4、切实解决读书难问题。一是认真做好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入学工作。今年,县教委安排了3所城区学校解决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的问题。二是扎实做好了免费政策的落实工作。所有中小学与村委会以及乡镇政府一道公平、公正、公开地开展了免费政策的落实工作,对所有享受补助的学生情况进行了公示, 县教委对贫困生救助款物,从名额、资金分配,到各校落实兑现,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力争每个环节不出差错,确保贫困生利益不受损害。今年拨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2444万元;全县中小学16828名贫困寄宿生享受了生活补助585万元,1750名贫困女童享受了作业本和住宿费补助63万元;落实中职普惠政策,解决了2596名学生的生活补助和1414名学生的学费补助。三是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问题。落实贫困大学生生源地贷款466.9万元,解决了829名学生的入学困难;筹集资金22.76万元,资助了363名贫困中小学生;筹集资金30万元,资助了110名贫困大学生。这些成果说明,教育系统正在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取信于家长,取信于社会,教育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5、进一步认真办理关于代课教师招考公办教师的投诉举报件。县教委高度重视群众对我县2009年代课教师招考公办教师的投诉案件,对所投诉的10个信访件,均派专人进行了核查处理。其中,给1名教师补加3分,并将其列入招聘范围;取消了2名教师的代转公资格;兑现被辞退的1名代转公教师工资1.09万元。确保了招聘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铸造了高效、务实、廉洁的政府机关形象,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好评。
6、扎实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县教委成立了治理教育乱收费和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制订了教育系统治理商业贿赂实施方案。一是认真开展自查自纠,认真组织中小学领导班子成员和财务后勤人员如实填报教育收费和治理商业贿赂自查表;二是健全了《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出台了《石柱县教育系统基本建设管理办法》,完善了采购制度,对教材、教辅读物征订,图书、教学仪器、大宗物品采购,工程发包等敏感问题,实行“集中采购”办法和“公开竞标”的制度,规范运作,有效杜绝了教育乱收费和商业贿赂的腐败现象发生。三是严肃查处,对涉嫌教育乱收费和商业贿赂的学校和个人严肃查处,触及刑律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绝不姑息迁就。今年秋季学期,我们配合县纪委查处了教学图书订购中,新华书店对学校的商业贿赂问题,敦促各校上缴“回扣”款25.7万元。
7、加大了纪监信访办案力度。今年完成市长信箱督办12件,渝委渝府督办3件,市纪委督办1件,渝监信箱督办4件,渝教信箱督办10件,市教委行评办督办3件,县委县府县人大督办9件,石柱信箱督办9件,县纪委督办件10件,县效能办6件,县教委17件。对2所学校、2名校长和2名教师分别进行了全县通报批评,对1名教师报请县人事局给予了记行政警告处分,对1名教师作出了调出城区到缺编学校任教的处理。
县教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狠抓政风行风建设,努力营造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着力打造有内涵、高品质的教育形象。全县的教育收费已经基本规范,连续三年被表彰为重庆市教育收费示范县。2009年全县中考综合成绩显著提高,600分以上人数达1315人;高考再创辉煌,高考重点本科硬上线190人,上录取线1912人,升学率94.5%。
党风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