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是文化建设和廉政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近年来催生出的一种新型的文化现象。如何把廉政文化与反腐倡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探索一条面向全党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教育的新路子,发挥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探索和实践的新课题。
一、廉政文化的基本内涵
廉政文化即人们关于廉政的认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执政理念和社会评价等。具体指人们的廉政观念、廉政意识、廉政价值、廉政评价等。其内涵可分三个层面:一是精神层,包括廉政的认知程度、廉政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生活观念、价值取向等;二是制度层,包括廉洁从政的规章制度、行为习惯等;三是物质层,包括廉政教育场所、廉政主题公园、廉政文化景观等。廉政文化是廉政建设的深层次软件要素,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是一种行为道德的“软”约束,对廉政建设活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廉政属于政治文明范围,文化属于精神文明范畴。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是政治与文化、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机融合。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以培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为宗旨,以倡导廉洁奉公、弘扬清风正气为主要内容,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为目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落脚点,其核心是党员干部的价值观,表现为为民谋利的宗旨观、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二、廉政文化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廉政文化作为一定经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既抽象又具体,既无形又有形,看似可有可无,其实极其重要。实践证明,廉政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拓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领域,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对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具有内在的促进作用,能推动各种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提高人们执行制度的社会监督意识,为反腐倡廉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具体来讲,廉政文化主要有七个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1、舆论导向作用。廉政文化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先进文化、主流文化、强势文化,它赞扬什么,倡导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都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在现代社会经济成分多元化、利益主体多元化、文化也多元化的情况下,廉政文化通过各种主流媒体和丰富多样的手段广泛传播,让广大人民群众在获取各种信息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从而使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同时,廉政文化还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