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为促进自治州经济结构调整,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两级法院高度重视破产案件审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协助安置职工、大力清收债权、规范破产行为等,完成了复杂而繁重的任务。自1998年以来,全州先后有巴州番茄制品总厂、水泥厂、焉耆糖厂、巴州拖拉机厂等30余家企业顺利破产重组,加快了自治州企业改革步伐,有力促进了自治州经济发展。
——大力加强执行工作,努力提高执行工作效率。执行工作是人民法院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多年来,执行案件收案平均每年增长30左右,由于案件数量多,标的大等原因,使人民法院执行工作面临重重困难。五年来,非凡是1999年中共中心十一号文件下发后,两级法院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采取多种有效方式,扎实开展工作,逐步加大了对执行工作的投入,全州执行干警由五年前的不足30人,调整到目前的70余人,占法院全体干警总数的13.5,为执行工作配备了专用装备等;按照最高法院及高级法院的要求,建立和实行了执行工作辖区统一治理、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的“四统一”新机制,全州形成了上下联动的执行网络,统一协调和调度执行力量,使全州法院整体优势得到较好的发挥;实行了执行案件合议制、听证制、时限制,制定了执行案件流程治理办法等,加强了对执行工作和执行干警的治理,促进了公正执行、文明执行;结合执行工作的不同特点,积极开展了百日执行会战、执行攻坚战、集中执行、交叉执行、提级执行活动,强化了执行措施,加大了执行力度。经过不懈努力,自2000年开始,全州法院出现了结案大于收案、积压案件逐年减少的良好局面,200*年底,积案仅为600件,比1999年底减少了1738件,基本甩掉了多年来执行积案过多的沉重包袱,走向良性循环轨道,执行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发挥审判工作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两级法院在严打斗争过程中,先后召开公判大会110场,对一批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公开进行宣判,旁听群众累计达35.5万人(次),扩大了办案的社会效果,震慑了犯罪,鼓舞了人民群众;对待青少年犯罪,寓教于审,严格执法,裁量适当,积极开展回访帮教工作,促进了青少年罪犯的教育和感化;对减刑假释案件,深入执行场所就地开庭、就地宣判,调动了服刑人员改造的积极性,有效维护了监管场所秩序。五年来,共审理减刑、假释案件2239件;通过开展法律咨询、板报、媒体公开报道典型案件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法制,提高公民知法、守法意识;根据各级党委的部署,积极参加“基层组织建设”、“三同”和“包乡住村”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有力推动了农牧区的社会稳定;对审判工作中发现的治理漏洞和隐患,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热情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坚持“有诉必理、来信必复”原则,认真办理信访和申诉事宜,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及时立案,对大量的非诉来信和来访,妥善予以解决,使可能激化的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努力将纠纷解决在当地,减少越级上访,维护社会稳定。
二、法院改革稳步推进
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法院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必须积极推进法院改革。五年来,非凡是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出台后,两级法院按照纲要提出的改革思路和目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冲破旧观念,打破旧格局,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各项改革。
——深化审判方式改革。1998年底全州法院全面完成了刑事庭审“纠问式”变“控辩式”的改革,使控辩双方在庭审上的诉辩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民事审判方式在公开举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